[实用新型]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的脱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2814.0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9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峥;姚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化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68;C10G73/38;C01B17/4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立晓 |
地址: | 2522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石蜡 生产过程 中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脱除氯化氢气体中的氯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氯化石蜡氯化反应过程中有部分氯气过量,一是造成氯气消耗大,二是反应氯化尾气需用液碱进行吸收,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污染周围环境,氯化氢可以送往氯磺酸装置生产氯磺酸,但对氯气的纯度、氯含量要求较高,常规的氯化石蜡生产方式生产的氯化氢不能满足氯磺酸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液蜡脱氯装置。
一种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的脱氯装置,将氯化反应釜的尾气排气管与脱氯釜相通,脱氯釜连有液蜡输入管,脱氯釜的上端设氯化氢出口,下端通过转料泵与氯化反应釜相连,所述的脱氯釜内安装有环形气体分布器及进液四氟弯管。
所述的脱氯釜上端的氯化氢出口与氯磺酸装置相连。
将氯化反应产生的氯化尾气通入热的液蜡中脱氯反应,脱氯反应后的气体从氯化氢出口排除,生成的含液蜡的液态物质排除后作为继续氯化反应的原料。
所述的脱氯反应压力0.02-0.03MPa、温度70-90℃及光引发的条件下连续反应。
所述的脱氯反应后的气体进入氯磺酸生产系统。
将加热后的液蜡按一定流量连续打入脱氯釜内,再将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氯化尾气通入脱氯釜。为提高脱除效果,在釜内安装环形气体分布器及进液四氟弯管。在一定的压力、温度及光引发的条件下,提纯氯化氢气体及提高液蜡的质量。氯化尾气中含有氯化氢、氯气及水蒸气。尾气中的氯气、蜡油反应,放出氯化氢,氯气被脱出,提高了尾气氯化氢的纯度;由于釜温比较高,尾气中水蒸气冷凝为水分,吸收氯化氢后,形成盐酸(浓度达33%以上),自动沉于蜡油的底部。蜡油中的水分,也因为温度高被分离出来。铁离子与氯气、氯化氢反应后生成三氯化铁,由于三氯化铁本身密度大,易溶于水,其在蜡油中的溶解度远小于在盐酸中的溶解度,所以三氯化铁很容易被盐酸从蜡油中萃取出来。芳烃与氯气、碱性氮与氯化氢的反应,生成物密度都大于1,而此时油的密度约为0.8,所以很容易沉于蜡油的底部,底部分离物通过排污口排出系统,经如此处理的蜡油再进入系统,提高了氯化氢及液蜡的纯度,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为气气两项物质分离技术,可提高氯气的利用率及氯化氢气体的纯度,又能去除液蜡中的杂质,提高氯化石蜡的产品质量,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实用性。
此技术的运用使氯化氢中氯气的含量≤0.1%,提高了氯化氢气体纯度以满足氯磺酸装置的使用,同时提高液蜡的质量,有利于产品综合质量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脱氯釜的结构图;
其中:1氯化反应釜,2脱氯釜,3液蜡输入管,4氯化氢出口,5转料泵,6环形气体分布器,7进液四氟弯管,8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氯化石蜡生产过程中的脱氯装置,将氯化反应釜1的尾气排气管与脱氯釜2相通,脱氯釜2连有液蜡输入管3,脱氯釜2的上端设氯化氢出口4,下端通过转料泵5与氯化反应釜1相连。所述的脱氯釜2内安装有环形气体分布器6及进液四氟弯管7。
所述的脱氯釜2上端的氯化氢出口4与氯磺酸装置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化工分公司,未经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氯碱化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28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上自行车
- 下一篇:一种烟叶回潮机的雾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