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悬挂式马铃薯打秧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2860.0 | 申请日: | 201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93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吕金庆;李紫辉;刘中原;李季成;郑国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23/02 | 分类号: | A01D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挂 马铃薯 打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中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挂式马铃薯打秧机。
背景技术
根据马铃薯机械化收获工艺技术要求,在马铃薯收获作业时,首先要除去生长在地表的马铃薯秧(茎叶),以便马铃薯收获机对埋在地下的马铃薯果实进行挖掘收获。传统马铃薯打秧机(茎叶收获机)的主要工作装置是旋转轮式击碎器,按其回转轴安装形式,可分为立轴式和横向水平轴式两种。在旋转轮上安装有铰接式击碎部件,工作时,旋转轮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击碎部件张开作圆周运动把茎叶打碎。采用横向水平轴式旋转轮,可以一次清除几行茎叶,有效提高了马铃薯打秧机的工作效率。但尚存在不足之处,立轴式和横向水平轴式两种机型的击碎部件都不能横向沿马铃薯垄形截面仿形,不能将倒伏和掉落到垄沟的马铃薯秧清除干净,薯秧破碎效果也差,这就会增加收获机的工作负荷,增加了马铃薯收获作业中的输送和分离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马铃薯秧清除干净,薯秧破碎效果好的悬挂式马铃薯打秧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悬挂式马铃薯打秧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悬挂架、传动系统、旋转辊总成以及限深轮。所述旋转辊总成由旋转辊轴和垄沟刀组、垄侧刀组、垄台刀组组成,对应每一个马铃薯栽培垄形横截面,沿垄形横截面两侧垄沟向内方向,在旋转辊轴上依次铰接设置两个垄沟刀组、两个垄侧刀组、两个垄台刀组,且该两个垄沟刀组、两个垄侧刀组、两个垄台刀组以旋转辊轴为中心张开作圆周运动,其运动轨迹构成与垄形横截面相吻合的回转仿形包络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垄沟刀组的击碎部件采用L型长刀,该垄沟刀组的单侧设置两个L型长刀,双侧共四个L型长刀径向对称铰接在旋转辊的刀座上;所述垄侧刀组的击碎部件采用L型短刀和L型长刀,该垄侧刀组的单侧设置一个L型短刀和一个L型长刀,双侧共两个L型短刀和两个L型长刀径向对称铰接在旋转辊的刀座上;所述垄台刀组的击碎部件采用斜刃短刀和直刃短刀,该垄台刀组的单侧设置一个斜刃短刀和两个直刃短刀,双侧共两个斜刃短刀和四个直刃短刀径向对称铰接在旋转辊的刀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垄沟刀组与相邻垄侧刀组之间径向夹角为90°,垄侧刀组与相邻垄台刀组之间径向夹角为45°,两个垄台刀组之间径向夹角为9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悬挂式马铃薯打秧机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所述旋转辊总成由旋转辊轴和垄沟刀组、垄侧刀组、垄台刀组组成,且该两个垄沟刀组、两个垄侧刀组、两个垄台刀组以旋转辊轴为中心张开作圆周运动,其运动轨迹构成与垄形横截面相吻合的回转仿形包络线。所以能够沿马铃薯栽培垄形横截面仿形,将倒伏和掉落到垄沟的马铃薯秧击碎清除干净,薯秧破碎效果好,这就会减少收获机的工作负荷,降低了马铃薯收获作业中的输送和分离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马铃薯打秧机的构造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马铃薯打秧机的旋转辊总成构造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3中沿D-D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3中沿F-F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3中沿G-G线的剖视图。
图中:机架1 悬挂架2 传动系统3 旋转辊总成4 限深轮5 L型长刀6 斜刃短刀7 直刃短刀8 L型短刀9 回转仿形包络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图2和图3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悬挂式马铃薯打秧机的构造示意图,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机架1上的悬挂架2、传动系统3、旋转辊总成4以及限深轮5。所述旋转辊总成4由旋转辊轴和垄沟刀组、垄侧刀组、垄台刀组组成,对应每一个马铃薯栽培垄形横截面,沿垄形横截面两侧垄沟向内方向,在旋转辊轴上依次铰接设置两个垄沟刀组、两个垄侧刀组、两个垄台刀组,且该两个垄沟刀组、两个垄侧刀组、两个垄台刀组以旋转辊轴为中心张开作圆周运动,其运动轨迹构成与垄形横截面相吻合的回转仿形包络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28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墙吸音涂料
- 下一篇:一种隔热导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