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房救生伞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3074.2 | 申请日: | 2011-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99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志刚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楼房 救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房救生伞。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等意外灾难时,楼道中的安全通道一直是人们逃生的主要途径。由于狭长的安全通道很容易被烟雾等封锁,因此高层建筑的灾难逃生一直是令人伤脑筋的难题。为了更好的逃生,人们发明了缆所缓降器、松紧管救生通道等救生设施。但是这些装置还是很难使人迅速逃离灾难现场,并没有真正推广普及。近几年,人们尝试借用飞机救生降落伞的设计理念来设计楼房救生伞。然而,现有的救生伞开伞时间过长,结构比较复杂,使用起来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开伞时间短、结构简单的楼房救生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楼房救生伞,其包括伞面、伞骨和伞柄,其关键技术在于:还包括设于伞柄下方的安全带以及设于伞面上方的伞套;所述伞柄上设有滑套,所述伞套通过绳子与滑套连接,所述伞面上开设有通风孔。
上述绳子穿过伞骨,或所述绳子缠绕在伞骨上。
上述伞套撑开后形状为伞形,其材质三防布,或采用目前伞面通用的材质即可。
上述通风孔圆环形或圆形,伞面撑开口,空气可以通过该通风口迅速撑起伞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目前常用伞的结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伞套,并在伞面上开设通风孔,结构简单,并且制作方便,成本较低;从楼房上跳下时,打开伞面,空气通过伞面上的通风孔迅速使伞套张开,开设时间段,增加了逃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伞套;2、绳子;3、伞骨;4、伞面;5、伞柄;6、安全绳;7、把手;8、滑套;9、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伞面4、伞骨3和伞柄5,其还包括设于伞柄5下方的安全带6以及设于伞面4上方的伞套1;所述伞柄5上设有滑套8,所述伞套1通过绳子2与滑套8连接,所述伞面4上开设有通风孔9。安全带6可固定在伞柄5下方的把手7上。所述绳子2穿过伞骨3,或将绳子2缠绕后钩在伞骨3上,然后再与伞套1连接。所述伞套1撑开后形状为伞形,其材质三防布。通风孔9圆环形或圆形,制作时可以用几块布料相隔一定距离固定在伞骨3上,形成圆环形的通风孔9;也可购买现有的伞面,然后在上面加工出多个通风孔即可。
参见附图,使用时,将安全绳6从腋下穿过,然后收抓住把手7或手柄5,先撑开伞面4,然后即可跳楼逃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志刚,未经李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30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