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4991.2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9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瑄;陈牧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瑄 |
主分类号: | B01L3/04 | 分类号: | B01L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燃烧 试验 坩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坩埚,尤其是一种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
背景技术
通常在实验室进行煤等物质的脱碳、脱硫、除杂等燃烧试验时,所选用器具一般为瓷舟或坩埚,所用的坩埚由坩埚体和坩埚盖组成,物料只能铺于坩埚底部,多采用少装料或试验中途取出搅拌的方式,以达到燃烧充分。但是装料太少,添加剂用量更少,会影响试验效果;而且若需在氧气、压缩空气等气氛中燃烧时,一是不方便取出搅拌,二是通气流量将物料吹出,损失物料。目前,还未有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该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具有方便物料从上部和下部同时燃烧,燃烧充分,防止物料飞出,防止损失物料,操作方便,增强试验效果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坩埚体和坩埚盖,所述的坩埚盖设置在坩埚体的上部,所述的坩埚体包括坩埚上体和坩埚下体,所述的坩埚下体的直径小于坩埚上体的直径,所述的坩埚上体和坩埚下体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设置有多个隔板孔,所述的坩埚上体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上体气孔,所述的坩埚下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下体气孔。
所述的隔板上的多个隔板孔沿圆周均匀分布,最外层一圈的隔板孔从上到下沿隔板中心方向倾斜,其余的内层隔板孔均为直孔。
所述的多个上体气孔排成两圈,沿坩埚上体侧壁均匀设置,所述的多个上体气孔均为直孔。
所述的多个下体气孔排成一圈,沿坩埚下体侧壁均匀设置,所述的多个下体气孔均为直孔。
所述的坩埚盖的顶部设置有把手,所述的把手处的坩埚盖上设置有多个坩埚盖孔,所述的多个坩埚盖孔沿圆周均匀设置,所述的多个坩埚盖孔从上到下向内侧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坩埚体内设置有带隔板孔的隔板,方便物料从上部和下部同时燃烧,使受热均匀,燃烧充分,防止物料飞出,防止损失物料,不需要取出搅拌,操作方便,减少劳动强度,增强试验效果,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的剖视图;
附图3图2中所示的隔板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把手,2、坩埚盖孔,3、坩埚盖、4、上体气孔,5、坩埚上体,6、下体气孔,7、坩埚下体,8、隔板孔,9、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1、附图2和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燃烧试验用坩埚,其结构包括坩埚体和坩埚盖3,所述的坩埚盖3设置在坩埚体的上部,所述的坩埚体包括坩埚上体5和坩埚下体7,所述的坩埚下体7的直径小于坩埚上体5的直径,所述的坩埚上体5和坩埚下体7之间设置有隔板9,所述的隔板9上设置有多个隔板孔8,所述的坩埚上体5的上部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上体气孔4,所述的坩埚下体7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下体气孔6。
所述的隔板9上的多个隔板孔8沿圆周均匀分布,最外层一圈的隔板孔8从上到下沿隔板9中心方向倾斜,避免了从隔板9上落下的物料落到坩埚下体7的侧壁上,其余的内层隔板孔8均为直孔。
所述的多个上体气孔4排成两圈,沿坩埚上体5侧壁均匀设置,所述的多个上体气孔4均为直孔。
所述的多个下体气孔6排成一圈,沿坩埚下体7侧壁均匀设置,所述的多个下体气孔6均为直孔。
所述的坩埚盖3的顶部设置有把手1,所述的把手1处的坩埚盖3上设置有多个坩埚盖孔2,所述的多个坩埚盖孔2沿圆周均匀设置,所述的多个坩埚盖孔2从上到下向内侧倾斜。坩埚盖孔2倾斜设置,避免了物料从坩埚盖孔2中飞出。
试验时将物料置于隔板9上,空气从坩埚盖孔2、上体气孔4和下体气孔6中分别进入坩埚体内,使物料能上下一起燃烧。物料若从隔板9上的隔板孔8中落下,落入坩埚下体7内,可在坩埚底部燃烧,不会影响试验效果;燃烧产生的气体从上体气孔4和坩埚盖孔2中排出,被吹起或燃烧溅起的颗粒会被坩埚盖3挡住,不会飞出。这样既可以不需要搅拌保证了燃烧充分,还防止了物料的损失,试验效果良好。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瑄,未经刘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49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