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5175.3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2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在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在祥 |
主分类号: | F24J2/32 | 分类号: | F24J2/32;F24J2/46;F24J2/5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1323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太阳能 集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特别是一种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
背景技术
太阳能集热器是太能能热水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其负责吸收太阳能的热量而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处理。现有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包括由一块或几块表面涂有吸热层、反面焊接有多支铜管的金属板,铜管的两端又与流道连通而构成整块吸热板芯,该吸热板芯装配在一个四方框内,四方框的上表面设有玻璃盖板,流道的两端伸出方框外。该流道通过连接管对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流道和连接管组成一个热水器管路系统,该管路系统中设有液体传热介质。上述现有的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存在着以下问题:
1、由于其是由吸热层吸收热量后,再将热量通过金属板传递给铜管,接着由铜管内的介质传递热量到水箱;由于金属板在传递热量的同时也要散发热量,因此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存在着热损耗大、吸热效率低等问题。
2、由于四方框与玻璃盖板之间不密封,因此四方框内的气体与外界的空气相流通;这不但降低了保温性能,还会导致以下情形:当气温较低时,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会使玻璃盖板内出现起雾、泛霜等现象,从而影响了阳光的透过,即降低了太阳能集热器的工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性能好、集热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的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有底无顶的外壳体,在外壳体的内表面设置保温层,在外壳体的内腔中设置金属管道,金属管道的两端分别贯穿外壳体的前侧壁和外壳体的后侧壁;在金属管道的外表面设置10~200个相互平行的且由金属中空板制成的放热环,在外壳体的内腔中还设置由金属中空板制成的吸热板,吸热板的数量等于放热环的数量,吸热板的宽度等于吸热环的宽度,每个吸热板一一对应的与1个放热环相连;在外壳体的顶部设置用于密封外壳体内腔的玻璃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的改进:在外壳体的内腔中还设置吸水气组件,吸水气组件包括条状壳体,在条状壳体的侧壁上设置与条状壳体的内腔相连通的通孔,在条状壳体的内腔中设置吸水气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吸热板内设有5~12条相互平行的管道Ⅰ,每个放热环内设有与管道Ⅰ的数量相同的管道Ⅱ,每个管道Ⅰ一一对应的与1个管道Ⅱ密封的相连通;在管道Ⅰ和管道Ⅱ内设置传热介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的进一步改进:在吸热板的上表面设置吸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由于在金属管道的外表面设置了放热环,且吸热板内的管道Ⅰ与放热环内的管道Ⅱ直接连通,在管道Ⅰ和管道Ⅱ内设置了传热介质;吸热板所吸收的热量能通过传热介质直接加热金属管道内的流体材料,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具有集热效率高的优点。玻璃盖板能对外壳体的内腔起到密封作用,从而提高保温效果。在外壳体内腔中设置的吸水气组件(内含作为吸水气剂的分子筛)能吸收位于外壳体内腔中的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因此能避免玻璃盖板出现起雾、泛霜等现象,确保阳光能透过玻璃盖板直接照射到吸热板上,从而提高了太阳能集热器的集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去除外框3和玻璃盖板5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增加了外框3和玻璃盖板5后的A-A剖的剖面图;
图3是图2中吸水气组件10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增加了外框3和玻璃盖板5后的B-B剖的剖面图;
图5是图4中吸热板9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结合给出了一种中空热板太阳能集热器,包括有底无顶的外壳体1,在外壳体1的内表面均匀地设置一层保温层2,在外壳体1的内腔中设置1根金属管道6,该金属管道6被放置在位于外壳体1底面的保温层2之上,且金属管道6紧贴位于外壳体1左侧壁的保温层2。金属管道6的两端分别贯穿外壳体1的前侧壁和外壳体1的后侧壁,且金属管道6的外表面与外壳体1的前侧壁和外壳体1的后侧壁均保持密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在祥,未经刘在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5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