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性化隔热保温茶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5997.1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4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崔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华峰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26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性化 隔热 保温 茶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具体地说,涉及有效地传承和发扬悠久的中华茶文化,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集科学性、趣味性及方便性于一体的一种人性化隔热保温茶壶。
背景技术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据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现已走向世界,而与其配套的茶具是整个茶文化中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整个国际市场上独树一帜,且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尤其包括茶壶。由于现有茶壶普遍采用单层壶体及单个壶嘴结构形式,因而,相应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譬如:首先,单层壶体结构不保温,热量容易散发,造成保温时间不充分,而茶叶的浸泡效果就不理想,从而会影响茶水的品质及口感;再则,壶体在快速散热的同时,容易烫手,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采用单个壶嘴结构形式的茶壶,若有多个茶友品茶时,存在使用不方便的缺点,即不同的茶友倒茶时需要调整其壶嘴的朝向。于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及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由于现有茶壶的厂家或商家多注重其外围款式变化,而忽略了结构与构造的开发创新,并且,与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价值也不相匹配。因此,现有茶壶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革新,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人性化隔热保温茶壶,通过隔热保温的特点,以保持茶叶的原生态品质与口感;采用多方位倒茶的特点,有效利用配置资源,以提高使用效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构造一种人性化隔热保温茶壶,至少包括壶体及其整体连接的壶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为双层结构,壶嘴包括两个,并且,所述壶嘴的开口分别与所述壶体的内层容器连通。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性化隔热保温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嘴优选呈对称设置,也可以采用其它任意角度设置,并且,设计巧妙,实用性强;而所述壶体的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之间采用隔热层,包括在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之间的空隙中自然填充的空气,或者在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之间的空隙中填入的其它任意隔热材料。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人性化隔热保温茶壶,具有如下优点:采用双层的壶体结构,实现了隔热保温功能,使茶叶的浸泡效果更加理想,从而保证了茶水的品质及口感;拥有至少两个壶嘴,倒茶时,勿需不断地改变壶嘴的朝向,使用更加方便。并且,构造新颖,结构简单、巧妙,实施容易,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性化隔热保温茶壶的实施例局部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人性化隔热保温茶壶,包括壶体1及其顶部开口处的壶盖2,以及与壶体1呈整体连接的壶嘴3,在具体实施时,壶体1采用双层结构,包括内层容器11及外层容器12,而壶嘴3具体采用呈对称设置的两个,也可以采用多个壶嘴,并且,壶嘴3的开口分别与壶体1的内层容器11连通。
参考如图1所示,在壶体1的内层容器11与外层容器12之间采用隔热层13,并且,优选在内层容器11与外层容器12之间留有空隙,让自然填充的空气充当隔热层。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在内层容器与外层容器的空隙中填入隔热材料以充当隔热层。
参考如图1所示,壶嘴3既有倒茶的功能,也有把手的功能,即在利用其中一个壶嘴倒茶的同时,另一个壶嘴则充当了把手的功能,可以随着不同茶友的位置改变而方便倒茶,让茶友的品茶达到极为便捷的时间、空间组合,使饮茶更具科学性、趣味性及方便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华峰,未经崔华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59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花椒采摘机
- 下一篇:一种可更换模仁的组合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