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型雷蒙磨机磨环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6355.3 | 申请日: | 2011-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7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罗丰华;肖常安;刘华山;许晓嫦;王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00 | 分类号: | B02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型 雷蒙磨机磨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粉设备机的耐磨部件,尤其是一种复合型雷蒙磨机磨环,属于研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雷蒙磨机是一种典型的制粉设备,其上的磨环是易损件,工作中要承受冲击和磨料磨损,所以要求磨环的材质具有良好的抗磨能力,足够的强度和一定的冲击韧性。目前磨环材质应用较多的是ZGMn13高锰钢,经水韧处理为奥氏体组织,有很高的韧性,加工硬化后的硬度可提高至HB450~550,冲击越强烈,抗磨能力发挥得越好。实质上,高锰钢磨环在工作时外层为高强度、高韧性的奥氏体组织,使得磨环在冲击载荷作用下不发生断裂;而内表层为高硬度的加工硬化组织,提高耐磨性,承受磨料的磨损作用。但是高锰钢仅在强烈冲击、挤压作用时,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的相变时,内表层金属才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因此在研磨一些硬度不高的物料,如煤炭、二氧化锰时,高锰钢磨环由于内层金属的加工硬度程度低而使其耐磨性得不到发挥,磨环的寿命缩短。
因此,能否设计一种新型的雷蒙磨机磨环,以克服上述缺陷,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适合于各种研磨物料的复合型雷蒙磨机磨环,其能够克服传统雷蒙机高锰钢磨环在冲击力不足情况下存在的耐磨性差的缺陷,从而减少磨环的维修和更换次数。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复合型雷蒙磨机磨环主要包括:外层承力层和内层研磨层,且所述外层承力层采用球墨铸铁,所述内层研磨层采用变质高合金铸铁。
优选地,所述外层承力层和内层研磨层采用离心复合铸造方法制备,两层之间实现冶金结合。
优选地,所述磨环的外径和所述球墨铸铁的厚度根据不同雷蒙磨机的各种规格及对磨环的强度要求来确定;所述磨环的高度为雷蒙磨机规格要求的整数倍。
优选地,所述外层承力层的厚度在40~80mm之间。
优选地,所述内层研磨层的高合金铸铁的厚度在10~30mm之间,HRC硬度为63-6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内层金属采用变质高合金铸铁,不需要通过加工硬化提高耐磨性,因此适用于不同物料的研磨,适用性广,提高磨环的使用寿命,减少磨环更换次数,节省维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外层主体金属为低材料成本的球墨铸铁,并且避免了水韧化处理工艺,总体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较传统的磨环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3、传统的高锰钢熔炼、热处理工艺控制困难,水韧化处理时容易发生表层脱锰现象,使得高锰钢磨环的性能难以控制,产品性能不稳定;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球墨铸铁和高合金铸铁生产工艺简单,成分和性能易于控制,复合磨环的质量一致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雷蒙磨机磨环的剖面结构图。
符号说明:1、外层承力层;2、内层研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复合型雷蒙磨机磨环主要包括:外层承力层1和内层研磨层2,且外层承力层优选为球墨铸铁,其强度和韧性达到水韧化处理后的高锰钢的水平;内层研磨层优选为变质高合金铸铁,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特性。
外层承力层1和内层研磨层2可采用离心复合铸造方法制备,两层之间实现冶金结合:即采用离心铸造方法先浇铸出高韧性球墨铸铁外层承力层1,待外环温度降至1100℃-1200℃时,同样采用离心铸造方法浇铸高硬度的变质高合金铸铁内层研磨层2,使内、外层达到冶金结合。
根据不同雷蒙磨机的各种规格及对磨环的强度要求,确定磨环的外径和外层球墨铸铁的厚度,外层承力层1的厚度例如在40~80mm之间(含加工余量),以达到磨环的承力要求;磨环的高度可为雷蒙磨机规格要求的整数倍,待复合浇铸完成后,可切割成多个磨环。
根据不同雷蒙机的各种规格及研磨的对象,确定磨环内层高硬度铸铁的厚度,例如在10~30mm之间(含加工余量),HRC硬度例如达到63-65,以达到磨环的高耐磨要求。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长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6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