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7174.2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2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洪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洪勋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05;F24J2/24;F24J2/46;F24J2/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非承压 太阳能热水器 | ||
1.一种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有进水管(6)、出水管(7)、吸水管(10)、混合加热腔(15)、真空集热管(14)、构成,所述进水管(6)上并联有若干支进水管(18)分别伸入到每一个真空集热管(14)内;所述出水管(7)一端伸入到混合加热腔(15)的底部一端与水龙头(5)连接;所述吸水管(10)上并联有若干支吸水管(16)分别伸入到每一个真空集热管(14)的底部,吸水管(10)的一端封闭一端连接混合加热腔(15);所述混合加热腔(15)为一密封腔体且分别与吸水管(10)、出水管(7)密封连接,作为改进混合加热腔(15)为一真空集热管(14)上设置一个管口密封塞(31)的组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作为改进增加设置循环管(8)、电加热器(20)、自吸泵(1)、排吸气管(11)、补水管(9)、排气单项阀(19),所述循环管(8)的一端与进水管(6)连接一端与出水管(7)连接并且在循环管(8)上设置有电磁阀2(3);所述电加热器(20)设置在混合加热腔(15)内;所述自吸泵(1)串联在出水管(7)上;所述排吸气管(11)上并联有若干支排吸气管(17)分别伸入到每一个真空集热管(14)内,排吸气管(11)一端封闭一端与外界空气相通;所述补水管(9)一端与混合加热腔(15)密封连接一端连接循环管(8)或进水管(6)并且在补水管(9)上设置有电磁阀3(4);所述排气单向阀(19)设置在混合加热腔(15)上与其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6)上设置有电磁阀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在真空集热管(14)内设置有温控开关(24)(28)、水位开关(23)(25)(26)(27),在混合加热腔(15)内设置有水位开关(2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各电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关系,水位开关2(22)与自吸泵(1)串联形成AB组合,A端接-极,B端接+极;水位开关1(21)与电磁阀3(4)串联后于电磁阀1(2)并联形成CD组合,水位开关4(25)、水位开关5(26)、水位开关6(27)分别与多档开关(29)的三个端串联后并联形成HG组合,HG组合与定时开关(30)上的JI串联形成JG组合,水位开关3(23)与温控开关1(24)串联后再与JG组合并联形成MN组合,MN组合与CD组合串联,M端接-极,D端接+极;电磁阀2(3)与电加热器(20)并联后于温控开关(28)串联形成OP组合,O端接I端,P端接L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水箱非承压太阳能热水器,其特征在于:真空集热管(14)之间的距离最小为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洪勋,未经赵洪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717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分离器及具有该油分离器的空调
- 下一篇:燃气加热炉炉内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