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光防盗防卫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7568.8 | 申请日: | 2011-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7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万清;张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万清 |
主分类号: | G08B15/02 | 分类号: | G08B15/02;G08B13/19;G08B5/36;A62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300 山东省沂南县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光 防盗 防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治安防盗报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红外感应防盗防卫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红外防盗报警器以其感应灵敏,结构简单,成本低谦,被普遍应用到工厂、家庭、商店、仓库等重要的场所,起到了较好的防盗作用。但目前使用的红外防盗报警器主要是起到报警的作用,功能单一,缺乏灭火、防暴防身功能,限制了防盗报警器的应用范围和场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红外防盗报警器存在的功能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强光防盗防卫器,它不但具有红外入侵感应报警的功能,还具有灭火、防暴、照明、警示、验钞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强光防盗防卫器包括壳体、提手,所述壳体内设有盛有灭火干粉的筒体,所述盛有灭火干粉的筒体与位于壳体上部的灭火器头相连接,所述灭火器头上设有喷嘴及防暴灭火开关,所述提手上还设有一个验钞灯,所述壳体为方形或圆筒形,所述壳体上设有照明灯、警示灯、红外感应报警探头,并通过连线与设在提手上的照明灯开关、警示灯开关、红外感应报警探头开关相连。
所述壳体与提手为螺纹连接。
所述位于壳体上的照明灯、警示灯、红外感应报警探头纵向并排排列。
当发生火灾及遇到暴力时,将喷嘴对准火源或犯罪者,打开防暴灭火开关,灭火器内的干粉射向火源或犯罪者的脸部,可以迅速扑灭火焰;干粉喷到犯罪者的脸部,可以使其迅速失去施暴能力,制止暴力行为的发生,眼睛用清水洗后可恢复视力,不必担心防卫过当和误伤无辜。
夜间人们休息时,将红外入侵感应探测器放入室内,使红外感应报警探头对准门口或窗口,打开红外感应报警探头的开关,当盗窃者进入室内时,红外感应报警探头受到红外感应报警,并自动打开警示灯,以达到制止盗窃犯罪的目的。
打开照明开关,可以夜间照明;配备在车上时,当车发生故障或停车休息时,可以放在车的后面,打开警示灯,以起到警示其它车辆和行人的作用。
用在商店时,还可以用于验钞。
只要配备一台红外入侵感应探测器,可以实现防暴、灭火、报警、照明、警示多种功能,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在金融网点,司机,保安,饭店,宾馆,商店商埠以及公检法部门等用于消防灭火、防盗和防暴防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功能多,用途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 2、提手 3、筒体 4、灭火器头 5、喷嘴 6、防暴灭火开关 7、验钞灯 8、照明灯 9、警示灯 10、红外感应报警探头 11、照明灯开关 12、警示灯开关 13、红外感应报警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强光防盗防卫器包括壳体1、提手2,壳体1内设有盛有灭火干粉的筒体3,盛有灭火干粉的筒体3与位于壳体1上部的灭火器头4相连接,灭火器头4上设有喷嘴5及防暴灭火开关6,提手2上还设有一个验钞灯7,壳体1为方形或圆筒形,壳体1上设有照明灯8、警示灯9、红外感应报警探头10,并通过连线与设在提手2上的照明灯开关11、警示灯开关12、红外感应报警探头开关13相连。
当发生火灾及遇到暴力时,将喷嘴5对准火源或犯罪者,打开防暴灭火开关6,筒体3内的干粉射向火源或犯罪者的脸部,可以迅速扑灭火焰;干粉喷到犯罪者的脸部,可以使其迅速失去施暴能力,制止暴力行为的发生,眼睛用清水洗后可恢复视力,不必担心防卫过当和误伤无辜。
夜间人们休息时,将红外入侵感应探测器放入室内,使红外感应报警探头10对准门口或窗口,打开红外感应报警探头开关13,当盗窃者进入室内时,红外感应报警探头受到红外感应报警,并自动打开警示灯,以达到制止盗窃犯罪的目的。
打开照明开关11,利用照明灯8可以夜间照明;配备在车上时,当车发生故障或停车休息时,可以放在车的后面,打开警示灯开关12,利用警示灯9起到警示其它车辆和行人的作用。
用在商店时,还可以用于验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万清,未经张万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75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