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牛琴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7647.9 | 申请日: | 2011-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6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苏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和 |
主分类号: | G10D1/00 | 分类号: | G10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00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族乐器,尤其涉及一种牛琴。
背景技术:
在蒙古族乐器里,大部分乐器为高音乐器,伴奏过程中,低音乐器较少,虽然有大马头琴可以进行低音伴奏,但是由于大马头琴体积较大,只适合在舞台上使用,且大马头琴比较昂贵,不适合民间伴奏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外形美观、音色较宽、能够发出逼真的牛叫声音的牛琴。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牛琴,包括有共鸣箱、琴弦、琴梁、接线板、调线机、调线机固定板、上码子、下码子、音柱和弓子,在所述共鸣箱的前面板和后背板的空腔之间设有所述音柱,在所述共鸣箱顶端中部设有所述琴梁,所述琴梁上固定设有所述调线机固定板,在所述调线机固定板上设有所述调线机,所述共鸣箱上固定设有所述接线板,所述琴弦两端分别与所述调线机和所述接线板固定,在所述琴弦和所述琴梁之间设有所述上码子,在所述琴弦和所述共鸣箱的所述前面板之间设有所述下码子,所述琴弦为三根并排设置,三根所述琴弦分别为高音琴弦、中音琴弦和低音琴弦,所述共鸣箱两侧中部设有半圆形凹槽,在所述共鸣箱的右上角设有弧缺,所述琴弦两侧的所述前面板上设有孔雀孔;
所述高音琴弦、所述中音琴弦和所述低音琴弦的直径分别为0.6mm-0.75mm、0.75mm-1.1mm和1.1mm-1.4mm;
所述琴梁的长度为68cm-78cm;
所述共鸣箱的高度为37cm-45cm,所述共鸣箱的宽度27cm-35cm,所述前面板的厚度为0.4cm-0.8cm,所述共鸣箱的空腔厚度为6cm-12cm;
所述下码子与所述共鸣箱的底面的距离高度为25cm-35cm。
所述调线机固定板顶部固定设有牛头雕塑。
所述前面板的材质为梧桐木或白松或其中任一种发音的软木材质。
所述高音琴弦、所述中音琴弦和所述低音琴弦为钢丝弦。
所述琴梁的最上层面板上设有一层乌木。
优点:牛琴结构简单、外形美观、音色洪亮,通过共鸣箱的大小、琴梁的长度、下码子与共鸣箱底面距离的高度和琴弦粗细程度的组合,能发出逼真的牛叫的声音,且能发出浑厚的低音,填补蒙古族低音乐器的空白,在不需要调弦情况下,能够演奏三到四个音调,适合多种场合使用,牛琴依靠其发出的独特的音质,可以作为蒙古族“好来宝”的专用伴奏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共鸣箱1,琴弦2,琴梁3,接线板4,调线机固定板5,调线机6,上码子7,下码子8,弓子9,前面板10,后背板11,音柱12,牛头雕塑13,凹槽14,弧缺15,孔雀孔16。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牛琴,包括有共鸣箱1、琴弦2、琴梁3、接线板4、调线机6、调线机固定板5、上码子7、下码子8、音柱12和弓子9,共鸣箱1的前面板10和后背板11的空腔之间设有音柱12,在共鸣箱1顶端中部设有琴梁3,琴梁3上固定设有调线机固定板5,在调线机固定板5上设有调线机6,共鸣箱1上固定设有接线板4,琴弦2两端分别与调线机6和接线板4固定,在琴弦2和琴梁3之间设有上码子7,在琴弦2和共鸣箱1的前面板10之间设有下码子8,琴弦2为三根并排设置,三根琴弦2分别为高音琴弦、中音琴弦和低音琴弦,共鸣箱1两侧中部设有半圆形凹槽14,两侧设有凹槽14方便弓子9在不同角度都不会与共鸣箱1摩擦,使弹奏者更好的弹奏。在共鸣箱1的右上角设有弧缺15,有效保证弹奏最高音时不妨碍弹奏者的手型,为了更好的发声,琴弦2两侧的前面板10上设有孔雀孔16。
制作牛琴时,高音琴弦、中音琴弦和低音琴弦的直径分别为0.6mm、0.75mm和1.1mm;琴梁3的长度为68cm,共鸣箱1的高度为37cm,共鸣箱1的宽度27cm,前面板10的厚度为0.4cm,共鸣箱的空腔厚度为6cm;下码子8与共鸣箱1的底面的距离高度为25cm。根据上述要素的组合,制作的牛琴可发出逼真的牛叫声音,且能够发出三个八度二以上的音调,为了让牛琴的音质更好,前面板10的材质为梧桐木或白松或其中任一种能发音的软木材质,并在琴梁3的最上层面板上设有一层乌木,高音琴弦、中音琴弦和低音琴弦为钢丝弦,为了与使整个牛琴的外形与名称相统一,可以在调线机固定板5顶部固定设有牛头雕塑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和,未经苏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76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铁观音茶叶过程中的去红边机
- 下一篇:防落物刮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