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接机底模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7673.1 | 申请日: | 2011-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05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沙特·克里斯托夫·西格蒙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格律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3 | 代理人: | 郭晓桂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接机底模,特别是一种铆合线用的压接机的底模。
背景技术
压接机(铜带机)是一种用以铆合线材的机器,其底模座上设置有底模,底模与设置在压接机上部的上模相配合,动力机构驱动上模下行,将铜带切断并初步成型为倒立的“U”形后,继续下行,将铜带压紧在底模上,使铜带卷曲并铆合在线材上,而底模的结构则是影响铆合之后线材之间的抗拉能力及品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现有技术的底模包括底模本体,底模本体上端有与上模相配的凹槽,凹槽底部有压接平面,压接平面两侧有下凹的弧形槽,初步成型的铜带在上模的推压下,从凹槽的两侧沿下凹的弧形槽向压接平面卷曲,最终被压紧在压接平面上,形成端子并将线材铆合在一起。但该底模结构仍有不足之处,如,压接平面是平的,所以压紧成型后的端子也是平的,致使端子与线材之间的铆合力分散到整个端子的内表面,显然,铆合后的线材之间的抗拉强度较低;而想要提高抗拉强度,则需要加大上模的压接深度(即使上模的下端面更接近底模的压接平面),但是,此方法容易致使上模直接与压接平面相碰撞而损坏上模或底模,降低上模与底模的使用寿命,另外,其压接出来的端子容易发生严重变形,影响端子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接机底模,其压接出的端子的抗拉强度大,并且品质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接机底模,包括底模本体,底模本体上部有凹槽,凹槽的底部有压接面,压接面的两侧有下凹的弧形槽,所述的压接面由两个从压接面的大致中间位置分别向两端下倾的斜面或弧面组成,其下倾的角度为1~45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接机底模,由于其压接面是由两个从压接面的大致中间位置分别向其两端下倾的斜面或弧面组成,因此压紧成型后,端子与压接面相向的面为中部内凹的结构,其可将端子与线材之间的铆合力主要集中在该内凹的部位,大大提高了端子与线材之间的结合强度,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而无需通过加大上模的压接深度来提高端子的抗拉强度,因此也避免了上模直接与压接面相碰撞而损坏上模或底模的情况发生,并且压接出来的端子不易变形,品质稳定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部分的放大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压接机底模,包括底模本体1,底模本体1上部有凹槽2,凹槽2的底部有压接面4,压接面4的两侧有下凹的弧形槽3,所述的压接面4由两个从压接面4的大致中间位置分别向两端下倾的斜面或弧面组成,斜面或弧面的下倾角度为1~45度,当下倾角度为6度时(如图2、图3所示,为呈斜面下斜的形式,其下倾角度为6度),效果较佳;同时,两下倾的斜面或弧面之间可以为尖角过渡,也可以为圆弧角过渡或者平面过渡。铜带被初步成型为倒立的“U”结构后;接着,在上模的推压下,从凹槽2的两侧沿下凹的弧形槽3向压接面4卷曲;最终,上模将卷曲的铜带从其中部开始向两端逐渐压紧在压接面4上,形成端子并将线材铆合在一起,成型后,端子与压接面4相向的面为中部内凹的结构,其可将端子与线材之间的铆合力主要集中在该内凹的部位,大大提高了端子与线材之间的结合强度,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而无需通过加大上模的压接深度来提高端子的抗拉强度,因此也避免了上模直接与压接面相碰撞而损坏上模或底模的情况发生,并且压接出来的端子不易变形,品质稳定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格律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格律电子工业专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7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连体线盒
- 下一篇:集走线与储存功能的办公桌侧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