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接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8512.4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3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芝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芝娴 |
主分类号: | F16B7/04 | 分类号: | F16B7/04;B62K1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大***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轴接固定结构,尤指一种以一轴接主体即可简便完成与头管及前叉管的组装,并利用饰盖上所具花纹纹路等饰体,以增加整体新奇、炫丽感,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提升产业竞争力等实质效益的轴接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为了保持较佳的骑乘控制,其关键构件即是在于前叉搭配装设有车头碗组,请参阅图5所示,为现有的车头碗组7与前叉管8的组合,该车头碗组7包含上、下碗组71、72,乃将上、下碗组71、72的培林座体711、721分别装设于自行车头管9管口的上、下端,随之,将下碗组72的下碗盖722组设于头管9下端,另使具锥状的切沟垫片712组设于头管9管口上端,而后装设上盖713,随之将前叉管8套设于头管9,续之,将下碗组72固定于头管9管口下端,而上碗组71则通过上盖713内面所设环形固定槽714,以将切沟垫片712束缩,迫紧前叉管8,借此,以完成车头碗组7、前叉管8与头管9间的组合结构。
由上述结构可知,该现有的车头碗组7的上碗组71部分于组装上需通过切沟垫片712与上盖713共同组立,方可达到组装固定的效果,故组装上要使用较多的零件,而造成整体成本偏高且组装上较费时的缺失,并且当上盖713与切沟垫片712松脱之后,切沟垫片712固定前叉管8的效果即会消失,而发生整个组装结构脱落的现象,再者,为保持上盖713部位承载受力的强度,因此,上盖713及切沟垫片712部分只能使用金属材料,以致其整体外形平淡单调,而此,对于喜好新奇、炫丽质感及欲强调个人、团体或公司特色的消费族群而言,欠缺购买使用上的吸引力。
因此,本设计人有鉴于现有车头碗组的上碗组部分于设计上有上述诸多缺失,乃借助其多年于相关领域的制造及设计经验和知识的辅佐,并经多方巧思,针对现有车头碗的上碗组部分作更新的研发改良,而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轴接固定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轴接固定结构,其可简便完成与头管及前叉管的组装,并利用饰盖上所具花纹纹路等饰体,以增加整体新奇、炫丽感,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实施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轴接固定结构,其设有一轴接主体,并于轴接主体中心设一通孔,且使轴接主体由外壁往通孔开设一轴向的沟槽,再于轴接主体底侧设有抵靠段,另又设有一饰盖,并使该饰盖中心设有一套孔,以与轴接主体套设组接,且使饰盖的套孔内壁设一卡块,以与轴接主体的沟槽对应卡掣。
如上所述的轴接固定结构,其中,该轴接主体外壁进一步连设成形往外扩张的定位部。
如上所述的轴接固定结构,其中,该轴接主体外壁进一步连设环形的固定块,并使该固定块成形于定位部之上。
如上所述的轴接固定结构,其中,该饰盖进一步于套孔底缘环设有与轴接主体的固定块相对抵设的环槽,另由饰盖底部凹设一与轴接主体的定位部对应套接的定位槽。
如上所述的轴接固定结构,其中,该轴接主体的抵靠段呈锥形,并由该锥形抵靠段进一步延伸而下成形垂直的连伸段。
如上所述的轴接固定结构,其中,该饰盖进一步于底部凹设一与轴接主体的定位部对应套接的定位槽。
如上所述的轴接固定结构,其中,该轴接主体上端突露出饰盖外。
如上所述的轴接固定结构,其中,该饰盖上进一步设有饰体。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轴接固定结构,主要设有一轴接主体,并于轴接主体中心设一通孔,以将前叉杆紧迫固定,另使轴接主体底侧形成抵靠段,以与头管的培林座体相抵合,复于轴接主体外套设饰盖。
借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轴接主体即可简便完成与头管及前叉管的组装,且使组装上更为稳固,另利用呈异色或透明的饰盖及其上所具花纹纹路及文字图案等饰体,可更增加整体的新奇、炫丽性,以吸引更多消费族群购买,进一步达到提升产业上竞争力等实质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组合剖视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 轴接主体 11 通孔
12 固定块 13 定位部
14 沟槽 15 抵靠段
16 连伸段 17 平坦面
2 饰盖 21 套孔
22 卡块 23 环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芝娴,未经陈芝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85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装闭口螺母
- 下一篇:一种转向系统的油壶回油口用回油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