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齿轮油浴润滑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8887.0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4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安永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永松 |
主分类号: | F16N7/40 | 分类号: | F16N7/40;F16N11/08;F16N29/00;B02C17/1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朱盛华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油 润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齿轮油浴润滑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钢球磨煤机的开式齿轮润滑机的品种有很多,但不管是进口机还是国产机,不管是什么品牌,其润滑的基本原理均为有压缩空气将润滑油雾化后,进行间歇式喷射。经现场调查,这种间歇式喷射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间歇式喷油,必然使齿轮需润滑处处于充分润滑和不充分润滑的的交替状态,润滑效果不好;
2、为了获得好的润滑效果,只好缩短加油周期频繁喷油,用油量大;
3、间歇式喷油的油属于一次性损耗方式,油的利用率低,更加大了用油量,造成油的浪费,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润滑充分、用油量少,工作可靠、成本低的小齿轮油浴润滑机。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方式为,小齿轮油浴润滑机,油池底座内有挡油板,上面有罩壳,罩壳由上、下罩壳组成,上、下罩壳接合处有轴孔,小齿轮的轮轴从轴孔伸出,上罩壳前端为开口式,小齿轮从此处凸出与需润滑的大齿轮啮合,上罩壳上面有齿面观察孔,油池底座前端有溢流口,前端与下罩壳接合部突出在大、小齿轮啮合点的垂直线以外,后端有油位观察孔,有与输油管连通的接口,油箱通过调节阀、供油泵与输油管连通,供油泵通过导线与主控制器连接。
磨煤机工作时,由磨煤机一对无压接点接通主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主控制器接通供油泵的启动回路,供油泵向油池底座内注油,小齿轮在运行中将在油池底座内所带的油,不停地带往与大齿轮的啮合处。到预订时间后,自动停止注油;到预订的停止时间后再一次向油池底座内注油,如此循环注油,直至磨煤机停止工作。
本实用新型润滑充分,润滑油可充分充分使用,用油量少,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油池底座1内有挡油板2,控制了小齿轮从油池底座内所带的油量,以,避免过多的油带到小齿轮5与大齿轮6的啮合处。
油池底座1上面有罩壳7,罩壳由上、下罩壳组成。上、下罩壳接合处有轴孔15,小齿轮的轮轴从轴孔伸出,便于罩壳打开后,进行安装和维修。上罩壳上面有齿面观察孔9。上罩壳前端为开口式,小齿轮5从此处凸出,与需润滑的大齿轮6啮合。
油池底座前端有溢流口3,前端与下罩壳接合部突出在大、小齿轮啮合点的垂直线(图中虚线)以外。当大、小齿轮啮合时,啮合处的齿面会挤出润滑油,挤出的润滑油由图中虚线下落到油池底座前端与下罩壳接合突出部,有利于润滑油的回收,提高了油的回收率。
油池底座有油位线,溢流口3在油位线上面,后端有油位观察孔9。当所注油量超过油位线,多余的油会从溢流口流出。油池底座1有与输油管14连通的接口,油箱12通过调节阀13、供油泵11与输油管连通,供油泵通过导线与主控制器10连接。
磨煤机工作时,由磨煤机一对无压接点接通主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主控制器接通供油泵的启动回路,供油泵向油池底座内注油,小齿轮在运行中将在油池底座内所带的润滑油,不停地带往与大齿轮的啮合处,实现了啮合处的连续充分的润滑。当大、小齿轮啮合时,啮合处齿面上的润滑油会被挤出,并被回收到油池底座内再利用。同时,被小齿轮转动离心力所甩出的油滴沿图中虚线向上,被上罩壳挡住,再由图中虚线下落到油池底座内再利用。
由于大齿轮在运转时,会带走部分润滑油,会消耗润滑油;循环使用时间长后,润滑油的品质也会下降,故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主控制器10,主控制器10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LOGO。主控制器预先设定了注油时间和间歇时间。
当供油泵向油池底座内注油时间到预先设定注油时间后,自动停止注油;到预定的间歇时间后,再一次向油池底座内注油,如此循环注油,直至磨煤机停止工作。循环注油既可补充大齿轮运转消耗的润滑油,又可用新润滑油交换已循环使用过的润滑油,保证润滑油的品质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永松,未经安永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88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