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打油脂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08907.4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2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邹卫武;杨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13/16 | 分类号: | F16N13/16;F16N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2 | 代理人: | 傅靖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油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油脂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打油脂机。
背景技术
对于大多数工厂而言,很多设备都要定时定量添加黄油,特别是冲压车间,每台冲床添加黄油频率更高,而且设备的注油空间比较小,有的公司采用手动加油,这就需要靠几个人天天去加油,这样以来就存在以下问题:
人工加油比较累,而且加油的速度比较慢;
人工加油时浪费了人力的投入;
人工加油时,携带油时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效率高,省时省力省油,实用性较强的自动打油脂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打油脂机,包括打油脂泵以及气缸装置,所述打油脂泵设有单向进油口、单向出油口以及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处设有推杆;所述气缸装置包括气缸、固定于所述气缸活塞杆上的联动装置、设于所述气缸进气口上的换向装置、连接于所述换向装置上的进气管以及设于所述进气管上的气阀;所述推杆连接于所述气缸活塞杆上;所述联动装置压在所述换向装置上。优选的,所述联动装置是压电磁阀块优选的,所述换向装置
是电磁阀。
所述自动打油脂机还包括可移动机架以及设于所述打油脂泵上方的油箱。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气动加油的方式,不浪费电力,提高了加油的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浪费,同时采用可移动式机架,使打油脂过程更加轻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打油脂机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打油脂机气缸装置结构图。
图中:1.打油脂泵 11.打油脂泵进油口 12.打油脂泵出油口 13.打油脂泵通气口 14.推杆 21.气缸 211.气缸进气口 212.气缸活塞杆 22.电磁阀 23.压电磁阀块 24.进气管 25.气阀 3.可移动式机架 4.油箱 5.注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参见图1,如其中图例所示,一种自动打油脂泵,包括一个打油脂泵1以及一个气缸装置,所述打油脂泵1设有一个打油脂泵进油口11、一个打油脂泵出油口12以及一个通气口13;所述通气口13处设有一根推杆14;所述气缸装置包括一个气缸21、固定于所述气缸活塞杆212上压电磁阀块23、设于所述气缸进气口211上的电磁阀22、连接于所述换电磁阀22上的一根进气管24以及设于所述进气管24上的一个气阀25;所述推杆14连接于所述气缸活塞杆212上;所述
压电磁阀块23压在所述电磁阀22手动开关上。
所述自动打油脂机还包括一个可移动机架3以及设于所述打油脂泵1上方的一个油箱4。
所述注油管5连接于所述自动打油脂泵出油口12
上所述油箱4中的黄油可以重力自给到所述自动打油脂泵1中。
对设备进行注油前应保证所述油箱4内有足够的黄油,接通气路,将所述手动打油脂泵出油口12通过所述注油管5连接到相应的设备上,所述气阀25打开前,所述气缸21上的所述压电磁阀块23是压在所述电磁阀22的手动开关上的,打开所述气阀25,所述气缸21通过所述电磁阀22得到气源时,便将所述气缸活塞杆212推出,这时所述气缸21带动所述推杆14推动所述手动打油脂泵1进行打油脂,同时所述压电磁阀块23就会随着所述气缸活塞杆212被拉离所述电磁阀22的手动开关,这时设置在所述气缸进气口211上的所述电磁阀22就会变位,从而使所述气缸21的进出气位置改变,而这时所述气缸活塞杆212就会缩回,缩回后所述压电磁阀块23又会压住所述电磁阀22的手动开关,这时就会重复上一次操作,一直到所述设备油箱黄油打满时,关闭气阀25。所述电磁阀22不是用电力来驱动,而是靠气压驱动机械来互相运动。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气动加油的方式,不需要使用电力,提高了加油的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浪费,同时采用可移动式机架,使打油脂过程更加轻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应当指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亿和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89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化镧-钨热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内燃机活塞止口精密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