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扰流装置的预冷粗集料仓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09971.4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9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方鉴;温付友;肖炯洪;王大力;余淑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7/04 | 分类号: | B28C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杨海燕 |
地址: | 61008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扰流 装置 预冷 集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用混凝土制冷系统中的预冷粗集料仓。
背景技术:
预冷粗集料仓因其结构设计需要,各种粗骨料仓卸料口不能居中设置且下料斗高径比小于3,骨料仓中的料流不能基本形成整体流,而是漏斗状下料,即仅仅是两风道中间下料而风道两侧料流很慢而反复冷却,导致料仓内骨料靠近下料口一侧骨料先于其它同时进仓的骨料卸料使用,未达到设计需要骨料在仓内预冷时间的需要。同时存在先预冷骨料和后预冷骨料相互掺杂情况,使得骨料温度波动较大,增加了温控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制冷效率也较为低下,未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预冷粗集料仓主要用途是为拌和楼称量系统称量骨料时提供临时性存贮骨料,同时兼有骨料预冷和深冷功能,相对拌和系统其它风冷料仓容积相对较小,骨料进出频率相对较高,这就要求拌和楼料仓的骨料风冷效果必须效率更高才能为拌制优质预冷混凝土提供良好基础。
由于预冷粗集料仓内的骨料风冷效果不理想,以往生产预冷混凝土的时候,需多加片冰、冷水以保证混凝土出机口温度要求(碾压混凝土加入的片冰、冷水数量有限),给制冷系统造成很大负担和浪费,无形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以上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骨料风冷效果的预冷粗集料仓。其技术方案如下:
它包括仓体、回风道、进风道和下料锥斗,下料锥斗下端设有出料口,其关键技术是在出料口上方和进风道下方之间分别安装上扰流板和下扰流板构成扰流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仓体内增加了扰流装置后,扰流装置顺进、回风道方向贯穿整个料仓,将抑制进、回风道间料仓中间 位置下料过快,同时在挡板中间开孔使风道左右两边下料流量与中间部位基本相同,促使风道外侧两个下料通道下料流量适当增加,骨料在下料过程中形成沿进、回风道中间及两边3条下料通道,最终促使料仓料位整体下移,实现骨料先进先出整体卸料,彻底解决了骨料在卸料过程中漏斗状下料问题,减少了料仓死容积,增大了骨料预冷空间,有效延长了骨料在料仓中的滞留时间,使得骨料能够得到充分预冷,避免了骨料在仓内的超、欠冷现象,拌和楼料仓风冷效果能够得到保障,在不改变制冷系统其它配置的条件下大大提高了冷风利用率,确保了温控混凝土质量,节约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向视图;
图3,为图1俯视图;
图4,为扰流装置安装部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仓体1、回风道1.1、进风道1.2和下料锥斗2,下料锥斗2下端设有出料口2.1。其关键技术是在仓体1内壁焊接牛腿6,通过牛腿6在出料口2.1上方和进风道1.2下方之间平行于进风道1.2分别安装上扰流板3和下扰流板4构成扰流装置,在上扰流板3和下扰流板4上分别开有卸料孔5,确保扰流板上部骨料的正常卸料。上扰流板3、下扰流板4横跨在出料口2.1上方并顺进风道方向贯穿整个料仓。上扰流板3位于进风道1.2下方0.5-0.6m,下扰流板4与上扰流板3之间上下间隔0.7-0.8m,下扰流板4与上扰流板3之间左右错位15-16cm安装,上扰流板3和下扰流板4的宽度分别为1.2m、0.6m,扰流板位置及大小也可因不同拌和楼料仓结构形式适当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099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键侧挂式液压机悬挂机架
- 下一篇:模具升降摞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