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救弹性止血带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0522.1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0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梅;张丽娜;杨芳;于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玉梅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救 弹性 止血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结扎或压迫体内管状部位的器械,尤其是一种急救弹性止血带。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止血带止血是用于四肢大出血急救时简单、有效的止血方法,它通过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目的。在现场急救中主要使用橡皮止血带和布性止血带。目前,所使用的橡皮止血带一般为天然橡胶制成,呈宽扁型。使用时要把止血带放在肢体适当的部位,如上肢要放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放在大腿的中下1/3处。先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垫一层软布以保护皮肤,救助者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持止血带的头端,右手将橡皮管拉紧绕肢体一圈后压住头端,再绕肢体一圈后将右手持的尾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由食指中指夹持尾端从两圈止血带下拉出一半,使之成为一个活结,将局部的动脉血和静脉血阻断流通而止血。但是,将橡皮止血带拉长缠绕规定的肢体2-3圈,再进行打结固定以止血,在操作上存在着程序复杂、时间长、止血速度慢的缺点,另外,其橡皮止血带长度单一,不能适应不同病人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橡皮止血带操作上存在着程序复杂、时间长、止血速度慢及长度单一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方便、止血速度快、打结长度可调的急救弹性止血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急救弹性止血带,其包括一橡皮条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橡皮条体上自一端头向另一端等距间隔包埋5-8个固定结,在该橡皮条体上距离另一端头3-5cm固定一带有切入口的固定挂钩,所述的橡皮条体经切入口进入固定挂钩,并经其上包埋的固定结与固定挂钩之间进行定位,使橡皮条体不可脱离固定挂钩。
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是:在橡皮条体上自一端头向另一端等距间隔包埋5-8个固定结,在橡皮条体上距离另一端头3-5cm固定一带有切入口的固定挂钩,拉长橡皮条体,将橡皮条体经切入口进入固定挂钩,由包埋的固定结与固定挂钩之间进行定位,将橡皮条体的两端固定,以压迫血管阻断血行来达到止血目的。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橡皮条体打结处理,操作方便、止血速度快;本实用新型等距间隔包埋5-8个固定结,解决了橡皮条长度单一的问题,以适用于对不同病人的肢体进行缠绕、打结。本实用新型所用部件少、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主剖视图。
图中1.橡皮条体,101.橡皮条体端头,102.橡皮条体端头,201.固定结,202.固定结,203.固定结,204.固定结,205.固定结,206.固定结,3.束带,4.固定挂钩,401.切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一种急救弹性止血带,其包括一橡皮条体1。
如附图所示,在橡皮条体1上自一端头101向另一端按0.5cm的间隔等距包埋5-8固定结。为了方便调节橡皮条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所包埋的固定结为6个,即固定结201、202、203、204、205、206。
固定结201、202、203、204、205、206可采用塑性的实心圆珠球,也可采用圆珠钢球。为了减轻重量,本实施例优先采用的是塑性实心圆珠球。
如附图所示,在橡皮条体1上距离另一端头102的3-5cm处采用束带3固定一带有切入口401的固定挂钩4。束带3与橡皮条体1可以是不同材料,两者之间采用铆接。束带3也可以是采用与橡皮条体1同样材料制成,两者之间采用胶接。本实施例采用的是束带3采用与橡皮条体1同样的弹性材料,两者之间采用胶接,以维持相同的弹性,保证止血可靠。
橡皮条体1上距离固定挂钩4的3-5cm处的端头102,可在固定过程中,对固定挂钩4起到垫护作用,用以保护伤者皮肤。
固定结201、202、203、204、205、206的大小以与固定挂钩4进行接触定位时,不可脱离固定挂钩4为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橡皮条体1的端头102垫在固定挂钩4下部,接紧橡皮条体1绕肢体2-3圈后,将橡皮条体1经切入口401进入固定挂钩4内,由橡皮条体1上靠近的固定结与固定挂钩4之间进行定位,将橡皮条体1的两端固定,阻断动脉血和静脉血流通而止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玉梅,未经王玉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0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抱闸磨耗监测系统
- 下一篇:外科手术缝合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