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黄麻或红麻剥皮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11151.9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2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龙超海;吕江南;王志军;田先明;马兰;何宏彬;谭佩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1B1/22 | 分类号: | D01B1/22;D01B1/24;D01B1/30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 43001 | 代理人: | 周咏;陈书诚 |
地址: | 41020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麻 红麻 剥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黄麻或红麻剥皮机。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黄、红麻生产国,黄、红麻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黄、红麻作为一种特殊的纤维资源,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我国黄、红麻的收剥加工主要靠人力完成,剥制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制约了生产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研制有整骨式和碎骨式黄、红麻剥皮机,但由于剥皮工效不高,或剥制质量较差,未能在生产上广泛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制质量好效率高的黄麻或红麻剥皮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黄麻或红麻剥皮机包括夹持机构和剥皮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具有一对前压辊和一对后压辊,前压辊由动力机带动,后压辊相对前压辊的位置能保证麻杆经过前压辊后进入后压辊;所述剥皮机构具有一对能相互作用的前滚筒和一对能相互作用的后滚筒。
该剥皮机具有能在田间移动的行走机构。
前压辊外径为Ф140-Ф160cm,并且前压辊直径大于后压辊直径;前压辊与后压辊的线速度比为0.72~0.92,前压辊上均分布有8个波齿,波齿高10-15cm,后压辊上固定有12根帮条。
后压辊与前滚筒之间有线速度差,后压辊与前滚筒线速度比为0.31~0.51。
前滚筒和后滚筒外径为Ф280-Ф320cm,前滚筒和后滚筒线速度比为0.45~0.65;前滚筒和后滚筒上各固定有8块打板。
本实用新型可实现连续喂入,其剥皮工效比人工收获高出10倍以上,剥制质量符合麻纺工业和其他用途要求,是我国黄、红麻种植大户和麻纺企业及其他加工企业原料基地理想的剥皮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夹持机构1、剥皮机构2、动力机3、输出装置4。其中夹持机构1包括一对前压辊11和一对后压辊12,前压辊11由动力机3带动,后压辊12相对前压辊11的位置应保证麻杆经过前压辊11后能进入后压辊12,前压辊外径为Ф140-Ф160cm,且前压辊与后压辊的线速度比为0.72~0.92。前压辊上均分布有8个波齿,波齿高10-15cm,后压辊上固定有12根帮条。剥皮机构2具有一对能相互作用的前滚筒21和一对能相互作用的后滚筒22。剥皮机械中的前滚筒与后压辊有线速度差,后压辊与前滚筒之间线速度比为0.31~0.51。前滚筒和后滚筒外径为Ф280-Ф320cm,前滚筒和后滚筒线速度比为0.45~0.65,前滚筒和后滚筒上各固定有8块打板。输出装置4在后滚筒22的下方,前压辊11前面有一喂料斗5,麻杆m从喂料斗5连续喂入前压辊11经初步辗压、破坏,进入后压辊进一步的辗压、破坏,然后进入前滚筒21被打板刮打、弯曲,皮骨初步分离,再快速送入后滚筒22继续进行刮打、剥离,达到茎杆皮、骨彻底分离,和提高麻皮剥净率的目的,麻皮由输出装置4送出,以方便收集。为了能使剥皮机在田里现场剥麻,剥皮机装有行走机构,该行走机构由3个实心胶轮(其中1个转向轮和2个行走轮)组成,方便田间作业和地头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11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加压水蒸汽的保压牵伸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晶炉石墨热系统拆卸工具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