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装专用热源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1392.3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3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冰;徐家忠;杨洪涛;王东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市海控自动化电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8 | 分类号: | F24H3/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00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专用 热源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装专用热源锅炉,属于节能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涂装专用热源锅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锅炉多采用锅炉加热循环水或者用电加热的方式达到加热的目的。传统锅炉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出现故障或需要更换零件时不易拆卸。同时传统锅炉为了保证循环水的温度要始终保持锅炉加热,耗费能源高。电加热设备的寿命相对比较短,并且安全性能也相对比较低,需要严格的注意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拆卸、结构简单、节省能源的涂装专用热源锅炉。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涂装专用热源锅炉,其组成包括:具有出烟口的炉体,所述的炉体一侧上部具有排风口,所述的炉体一侧下部具有进风口,所述的炉体内装有一组翅片管,所述的翅片管上端连接上管板,所述的翅片管下端连接下管板,所述的上管板连接烟气收集箱,所述的下管板连接炉膛,所述的炉膛连接出灰口,所述的排风口连接管道。
所述的涂装专用热源锅炉,所述的炉体包括内炉体,所述的内炉体连接外炉体,所述的外炉体连接保温层。
所述的涂装专用热源锅炉,所述的炉体上部具有出烟口,所述的炉体下部具有出灰口。
所述的涂装专用热源锅炉,所述的翅片管包括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锅炉专用流体无缝钢管。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炉火产生的高温烟气经由翅片管时使翅片管产生高温,并由强风对翅片管进行吹扫使得空气带有高温,带有高温的空气经由出风口进入不锈钢管道以辐射的方式进行加热。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强风吹扫翅片管产生带有高温的空气,再由带有高温的空气经排风孔进入不锈钢管道以辐射的方式散发热量,解决了制造成本高,热能利用率低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节约能源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具有高温的空气在管道内进行循环流动达到加热的目的,高温空气在管道内循环流动使得能源再利用,该涂装专用热源锅炉结构简单,出现故障或需要更换零件时方便拆卸,并且由于只需当空气冷却时才需要进行加热,不需要时常保持炉火的燃烧,因此节省了大量能源,造价成本低,适合广大的中小厂家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翅片管的环形表面增加了散热面积,可以充分的挥发翅片管的温度;本翅片管的造价低廉,可以节省大量的制造成本;本翅片管的耐热性好,使用寿命长;它不仅可以提高锅炉的热能利用率,而且节省成本,使用年限长。
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层介于内外炉体之间,使得内炉体内的温度不易于挥发,保证了内炉体的高温。
本发明由强风吹扫翅片管产生高温空气,高温空气以循环辐射的方式达到加热的目的,此种方法产生的高温空气可以达到300度高温,相较于传统锅炉产生的温度高,耗能少。
本发明结构简单,重量轻,可移动。当厂房不需要锅炉加热或需要搬迁时,该涂装专用热源锅炉可随时移动拆卸。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产品的切面图。
附图2是附图1的内炉体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涂装专用热源锅炉,其组成包括:具有出烟口1的炉体2,所述的炉体2一侧上部具有排风口3,所述的炉体2一侧下部具有进风口4,所述的炉体2内装有一组翅片管5,所述的翅片管5上端连接上管板6,所述的翅片管下端连接下管板7,所述的上管板6连接烟气收集箱8,所述的下管板7连接炉膛9,所述的炉膛9连接出灰口10,所述的排风口3连接不锈钢管道11。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涂装专用热源锅炉,所述的炉体2包括内炉体12,所述的内炉体12连接外炉体13,所述的外炉体13连接保温层14,所述的翅片管装在炉膛内。
实施例3:
实施例1或2所述的涂装专用热源锅炉,所述的炉体上部具有出烟口,所述的炉体下部具有出灰口。
所述的涂装专用热源锅炉,所述的翅片管包括翅片,所述的翅片连接锅炉专用流体无缝钢管。所述的翅片采用高频焊接技术将焊接在锅炉专用流体无缝钢管上。
实施例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市海控自动化电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市海控自动化电器机械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13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