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骑自行车活动的余能利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1425.4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蔡柄泓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柄泓 |
主分类号: | B62M6/40 | 分类号: | B62M6/40;B62J6/12 |
代理公司: | 汕头新星专利事务所 44219 | 代理人: | 林希南 |
地址: | 5158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活动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节能装置,具体是一种骑自行车活动的余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人力驱动的日常交通工具,也是一种骑车运动锻炼的简单实用设备。在人们进行这种骑自行车活动过程,如下坡、刹车时,都有大量的余能无法利用到有用的场合,成为能量浪费。如能将这一部分的余能利用作骑车的助力能源、运动饮料加热源等,将对日常生活十分有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骑自行车活动过程,有大量的余能无法利用到有用的场合,成为能量浪费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骑自行车活动的余能利用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骑自行车活动的余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安装在自行车车身上的助力电机、蓄电池、落坡开关、刹车开关、驱动转换开关、控制电路,助力电机与自行车的驱动轮作驱动配合,刹车开关与自行车刹把作联动配合,助力电机、蓄电池、落坡开关、刹车开关、驱动转换开关和控制电路之间作对应的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助力电机可以设置在自行车后轮中心位置,助力电机轴作为自行车后轮轴;助力电机也可以设置在自行车前链轮或后链轮附近处,通过与链轮联动的从动齿轮,与助力电机轴上主动齿轮啮合,进行驱动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落坡开关结构可以是由一个安装在自行车车身的壳体、固定在壳体上的二个电极和活动配合在二个电极之间的一个金属滚子构成,二个电极在壳体内部分为上下布置并呈倾斜状态、其尾部为朝内弯曲状态,通过金属滚子的滚动位置变换而使二个电极导通或断开。
上述技术方案的自行车车身上还可以设有充电开关,使自行车在正常行驶时可以选择控制助力电机对蓄电池充电或不充电,还可选择控制对饮料加热器之类用电器进行加热。
上述技术方案的控制电路可以设有直流变换器、电机驱动器、电流表、计时器、饮料加热器等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余能利用装置还可以配套一个可供在原地踩踏自行车用的自行车平稳支架,使自行车不用上路也可成为一个运动锻炼设备,运动锻炼的余能可以通过助力电机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以供上路的助力驱动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自行车车身上设有助力电机、蓄电池和落坡开关,所以在自行车下坡时通过自动接合落坡开关,使自行车下坡惯性的余能通过助力电机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以供助力驱动时使用;由于自行车车身上设有刹车开关,刹车开关与自行车刹把作联动配合,所以在自行车刹车时,可以通过自动接合刹车开关,使自行车惯性的余能通过助力电机转化为电能,由蓄电池储存起来以供助力驱动时使用;由于自行车车身上还可以设有充电开关,使自行车在正常行驶时,可以利用助力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以有效提高蓄电池的电量,使需要助力驱动时能发挥更好的驱动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自行车上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落坡开关的剖视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向局部放大示意视图。
图4是图1的电路连接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图1的电路连接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自行车车身;2、助力电机;3、蓄电池;4、落坡开关;5、刹车开关;6、驱动转换开关;7、控制电路;8、自行车刹把;9、自行车后链轮;10、从动齿轮;11、主动齿轮;12、落坡开关的壳体;13和14、电极;15、金属滚子;16和17、电极尾部;18、充电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本一种骑自行车活动的余能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安装在自行车车身1上的助力电机2、蓄电池3、落坡开关4、刹车开关5、驱动转换开关6、控制电路7,助力电机2与自行车的驱动轮作驱动配合,刹车开关5与自行车刹把8作联动配合,助力电机2、蓄电池3、落坡开关4、刹车开关5、驱动转换开关6和控制电路7之间作对应的电连接。
另外,助力电机2设置在自行车后链轮9附近处,通过与后链轮9联动的从动齿轮10,与助力电机2轴上的主动齿轮11啮合,对后链轮9作助力驱动配合;参照图3,落坡开关4的结构是一个安装在自行车车身1的壳体12、固定在壳体12上的二个电极13、14和活动配合在二个电极13、14之间的一个金属滚子15构成,二个电极13、14在壳体12内部分为上下布置并呈倾斜状态、其尾部16、17为朝内弯曲状态;自行车车身1上还设有充电开关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柄泓,未经蔡柄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1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