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1557.7 | 申请日: | 201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2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姜犇;许宜平;郑涛;张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超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史建群;蔡凤苞 |
地址: | 214205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生物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对主要用于生物脱氮的缺(兼)氧-好氧水处理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内循环式,不需另外提升动力,动力消耗小,以及回流液、布水对缺氧池增氧少,有利于保持缺氧池内低DO的一体化生物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之污水处理标准也提高,污水处理不再是仅以去除BOD和SS为目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成为污水处理重要控制目标。基于传统硝化-反硝化开发的缺氧-好氧(A/O)生物脱氮技术,因脱氮效果好而在水处理中被应用。普通A/O工艺装置,采用分开在二个或以上池内分别进行好氧硝化和缺氧反硝化工艺,污水先进入缺氧池,以重力流入好氧池,再通过回流泵或气提装置、回流管等将好氧池内一定量的泥水混合液(简称回流液)回流至缺氧池完成反硝化脱氮。此结构缺氧/好氧生物脱氮,实际脱氮效果不是很高,使得缺氧/好氧生物脱氮的优越性未能完全充分发挥,主要不足有:一分池建造,占地面积大,投资成本大;二好氧池向缺氧池回流需额外增加回流提升动力,而且回流液回流量通常较大,例如回流比最高达200%左右,并且为使回流液与进水及缺氧池污水充分混合,还需在缺氧池增加搅拌装置,所以辅助动力消耗较大;三缺氧反硝化效果发挥必须在较低溶解氧(DO)例如DO≤0.5mg/l下进行,而客观上好氧硝化又需有较高的DO(2.0-4.0 mg/l),大量好氧池回流液直接进入缺氧池,再加上缺氧池搅拌混合,以及缺氧池进水采用下落式,三个因素均会导致缺氧池内DO升高(后二个为带入空气),因此导致缺氧池所需低DO维持较为困难,从而降低了反硝化脱氮能力,此是导致脱氮效果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四硝化-反硝化主要采用活性污泥的泥法,剩余污泥产生量大,又要进行污泥处理,更是增加了运行成本。
为此,人们发明了一体化的缺氧-好氧生物脱氮装置,将缺氧-好氧工艺设置于同一装置或构筑物内(同池分隔)形成内回流循环,试图克服上前述先前技术的不足,例如。
中国专利CN2410293一体化同步脱氮生物处理反应器,顺次有第一缺氧反应区A;第一好氧接触区B;第二缺氧反应区C;第二好氧接触区D;沉淀分离区E。其中好氧区B区与缺氧区A间设置气提回流管,好氧区B水直接进入第二缺氧区C。
中国专利CN201395547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相邻底部相通的缺氧反应区和设置有填料和曝气装置的好氧反应区,缺氧反应区上方设置原水进水管,缺氧反应区与好氧反应区之间设有回流缝。
中国专利CN101935132A A2/O-生物膜同步脱氮除磷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厌氧池、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和沉淀池;厌氧池和缺氧池内分别有搅拌桨,第二好氧池通过管道和混合液回流泵与缺氧池连接,沉淀池通过管道和污泥回流泵与厌氧池连接;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内分散有悬浮填料。
中国专利CN101439908厌氧多级好氧缺氧除磷脱氮工艺,包括厌氧、好氧、缺氧顺序进行生物处理,并进行二次沉淀,将污水分为两部分,约30%的污水与回流污泥混合后进入厌氧池,其余大部分的污水超越厌氧池分多点进入与好氧池间隔相通的多个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剩余小部分污水与最后一个好氧池中流出的混合液一起进入二沉池,二沉池中的泥水分离后定时排出剩余污泥。
中国专利CN201485360U多段多级AO除磷脱氮反应系统,包括依次设置厌氧区、好氧区与一至五级缺氧好氧配套区,回流污泥管与厌氧区连接。
中国专利CN201313854缺氧/好氧一体式循环生物反应器,在方形反应器中间设置两块挡板,中间为兼氧区,两侧为好氧区,兼氧区上部设置污泥沉淀装置,通过气提形成循环。
上述在同一池内通过分隔有一组缺氧池和好氧池或多组交替,形成内回流循环,虽然省略了占地和投资,并有的采用生物填料减少污泥产生;但它们仍然存在好氧池高溶氧污水直接进入缺氧池、缺氧池进水采用下落式,同样会导致缺氧池增氧;并且仍以另设动力提升回流液动力消耗大,此两大缺点仍然未能得到克服,特别是好氧池高DO回流液带氧导致缺氧池增氧,难以满足最佳缺氧反硝化对低DO要求,仍然制约高效脱氮。缺氧池低DO控制难问题成为缺氧-好氧生物脱氮效果发挥的主要障碍。虽然中国专利CN201313854采用使进水口设置在好氧区底部,以降低进水导致增氧,但不能让缺氧区反硝化细菌优先获得进水高碳源,同样影响生物脱氮效能发挥;此外进水直接向好氧区进行,容易造成处理污水在空气提升过程直接进入沉淀池短路流;同时沉淀池设置在兼氧区上方,使设备整体构造复杂化,且不利于管理维护。
上述不足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超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超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15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下一篇:带有防护膜的工字孔曝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