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视眼药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2167.1 | 申请日: | 2011-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0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宝花;周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宝花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A61J1/14;A61M35/00;A6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视 眼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可视眼药瓶。
背景技术:
眼药瓶是盛装眼药水并具备给药功能的容器。眼药有很多剂型,最常用的是眼药水,如润舒、润洁、斑马等,这些滴眼液可直接滴眼。混悬液剂型,如可的松滴眼液,须先摇匀再使用。点眼药水首先要注意姿势。滴药时头应后仰(平卧),用手将眼睑下拉,将滴管靠近眼部,滴入药液1~2滴,每日3~4次。若一次滴得太多,眼结膜囊内也贮存不下,白白挤掉徒增浪费。药水一般都含有防腐剂,滴的次数过于频繁,会对眼球表面造成伤害。药水滴入眼后,应轻轻闭上眼休息三四分钟,以延长药水与眼球接触的时间,增进药效。传统的眼药瓶由瓶体和瓶盖构成,瓶体上设置有凸起的柱状管,管端设置有滴药口,瓶盖与瓶体螺纹连接。这种传统的眼药瓶在使用时,均靠挤压瓶体来将药液从滴药口内挤出。滴药时头应后仰(平卧),用手将眼睑下拉,将滴管靠近眼部。所以,这种滴药模式完全依靠患者自己的感觉来对正滴药口与眼部的位置,常常造成滴至眼外的现象,徒增浪费。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迫切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滴药时患者可自视滴药状况的可视眼药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滴药时患者可自视滴药状况的可视眼药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视眼药瓶,包括瓶体和密封套,其中,所述瓶体上部进一步设置有反射镜,所述反射镜的一侧设置有滴药管,滴药管的端部设置有滴药口,所述瓶体、所述滴药管与所述滴药口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反射镜镶嵌固连接在所述瓶体上部。
所述瓶体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挤药囊,所述挤药囊与所述瓶体在制造时一体成型,所述密封套与所述滴药管之间插合连接。
所述瓶体为软塑料制品,所述挤药囊为橡胶制品。
所述滴药管设置在瓶体的一侧,所述滴药管与瓶体之间的夹角为65-80度。
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滴药时患者可自视滴药状况。具体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滴药管设计在瓶体的侧向,滴药管与瓶体之间的夹角为65-80度,瓶体上部设置有反射镜,瓶体下部设置有挤药囊。滴药时头应后仰(平卧),用手将眼睑下拉,将滴管靠近眼部,在滴药的同时可以通过反射镜看到自己滴药的状况,避免药液滴至眼外的现象,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
1、密封套 2、滴药管 3、反射镜
4、瓶体 5、挤药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包括瓶体4和密封套1,瓶体4上部进一步设置有反射镜3,反射镜3的一侧设置有滴药管2,滴药管2的端部设置有滴药口,瓶体4、滴药管2与滴药口在制造时一体成型,反射镜3镶嵌固连接在瓶体4上部。瓶体4的底部进一步设置有挤药囊5,挤药囊5与瓶体4在制造时一体成型,密封套1与滴药管2之间插合连接。瓶体4为软塑料制品,挤药囊5为橡胶制品。滴药管2设置在瓶体4的一侧,滴药管2与瓶体4之间的夹角为65-80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滴药时患者可自视滴药状况。本实用新型的滴药管设计在瓶体的侧向,滴药管与瓶体之间的夹角为65-80度,瓶体上部设置有反射镜,瓶体下部设置有挤药囊。滴药时头应后仰(平卧),用手将眼睑下拉,将滴管靠近眼部,在滴药的同时可以通过反射镜看到自己滴药的状况,避免药液滴至眼外的现象,减少浪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宝花,未经马宝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21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