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2565.3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7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新;蒲道杰;王昌峰;曹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东耀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6 | 分类号: | H01M10/46;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组电池单体一致性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传统电池组多为电池单体的串联和并联。串联用以提高输出电压,并联用以提高输出电流,通过串并联提高输出功率,但是串并联都对单体一致性(如电压、内阻、容量、充放电曲线等参数)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目前的电池组大多不能满足上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组,解决了电池组成组时对单体一致性的过度依赖问题,实现过流、过放、短路、过热保护功能,确保电池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组,包括有至少两个电池单体,各个电池单体分别连接有充电接口、同步工作的多路boost升压电路,每路boost升压电路分别接入到均流控制电路,均流控制电路外接有并联控制电路,并联控制电路与输出接口相连。
所述的充电接口与输出接口之间串接有综合保护电路。
所述的boost升压电路是由电感器、三极管和二极管组成。
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为电容器和二极管组成的T型网络电路。
本实用新型电池组的基本结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选定型号的电池单体,每个电池单体连接一个boost升压电路,升压变换后再经过一个无源均流网络,再并网汇流后的输出,即为电池组的输出。
为了获得比单体电池电压高的电压,通常将单体串联成电池组。Boost升压可以解决电池串联的问题。电池单体间没有直接并联,所以升压电池组成组时对单体没有严格的一致性要求。
由于电池经过升压后是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压,同时各个回路内阻比较低,直接并联无法正常实现大功率输出,必须经过均流控制电路,再并联汇流输出。均流控制电路为每个电池升压模块的输出串联二极管D1、D2和电容C1、C2组成。采用二极管和电容组成的无源二端口网络,串联在回路中,等效增加回路阻抗,由于该阻值远大于供电电源内阻或输出负载内阻,而串联阻值完全相同,如此实现均流自动控制。从而保证各个单体同步均衡地对负载供电。较之采用串联电阻,发热功耗小。
公用保护电路,通过采集各个单体参数、电池组的输出电压、电流和温度等数据等,实现过流、过放、短路、过热保护功能,确保电池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电池组成组时对单体一致性的过度依赖问题,实现过流、过放、短路、过热保护功能,确保电池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boost升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电池组,包括有至少两个电池单体1,各个电池单体1分别连接有充电接口2、同步工作的多路boost升压电路3,boost升压电路3是由电感器L1、三极管T1、二极管D3组成;每路boost升压电路3分别接入到均流控制电路4,均流控制电路4是由二极管D1、D2、电容器C1、C2组成的T型网络电路,均流控制电路4外接有并联控制电路5,并联控制电路5与输出接口6相连;充电接口与输出接口之间串接有综合保护电路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东耀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东耀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25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端面泵浦固体激光器
- 下一篇:一种长效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