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令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13213.X | 申请日: | 201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67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奎;叶为民;刘孙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扬戈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2 | 分类号: | H01H3/32;H01H3/4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5 | 代理人: | 白家驹 |
地址: | 3171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工程施工机械设备活动的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主令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主令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中,尤其在工程施工机械中,通过主令控制器控制该施工机械的各种活动。
主令控制器通常包括操作手柄、传动装置以及触点闭合控制系统。操作时,一般由操作手柄带动主动齿轮,再通过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啮合来带动控制转轴,控制转轴上安装有凸轮片,而转轴的转动能够带动凸轮片来控制电气触点的闭合,从而通过控制工程机械的电气系统来指挥各种预定的施工动作。
现有的用于施工机械中的主令控制器,存在以下两个显著的弊端:
一、需将操作手柄长时间、长行程地定档在某个特定位置上,这就需要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长时间将手柄置于某个位置而不能松手,造成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手部易疲劳;
二、在某些工况场合下,需现场改变触点闭合顺序来改变施工参数;虽然现有的主令控制器也可以通过更换凸轮片来调整触点闭合顺序,但往往需等待生产厂家提供的逆方向的凸轮片,等待周期长,没有机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令控制器,它可以在不更换凸轮片的情况下改变施工参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令控制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连接主动转轴的一端;主动齿轮与操作手柄固定连接;从动齿轮连接凸轮片转轴,凸轮片转轴上设置有多个凸轮片,凸轮片转轴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多个触点;所述凸轮片上设置有多个工艺孔。
所述多个工艺孔相对于凸轮片的圆周均布。
所述多个凸轮片通过凸轮片锁紧螺母轴向紧固于凸轮片转轴上。
所述主动转轴的另一端与阻尼片固定连接,阻尼片的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摩擦片和活动摩擦片,固定摩擦片通过阻尼力调节螺栓与活动摩擦片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凸轮片上设置有多个工艺孔,能够在现场方便灵活地调节凸轮片的角度,从而调整触点的闭合顺序,实现在不更换凸轮片的情况下改变施工参数。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同时也能够更加容易地改变施工参数,从而大大缩短施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操作手柄联动的阻尼片,通过调整固定摩擦片与活动摩擦片之间的阻尼值,从而可以使在操作人员将操作手柄置于某个角度后放开操作手柄时,操作手柄仍然继续停留在原来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现有主令控制器的操作手柄在操作时无定档操作功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令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为操作手柄, 2为主动转轴,
3为阻尼片, 4为活动摩擦片,
5为阻尼力调节螺母, 6为固定摩擦片,
7为触点, 8为凸轮片,
81为工艺孔, 9为凸轮片锁紧螺母,
10为主动齿轮, 11为从动齿轮,
12为凸轮片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令控制器,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10和从动齿轮11;主动齿轮10连接主动转轴2的一端,主动转轴2与主动齿轮10联动;主动转轴2的另一端与阻尼片3固定连接,阻尼片3的两侧分别设置固定摩擦片6和活动摩擦片4,固定摩擦片6通过阻尼力调节螺母5与活动摩擦片4连接;
主动齿轮10与操作手柄1固定连接;
主动转轴2、操作手柄1与主动齿轮10通过铆接一体成型。
操作时,阻尼片3和活动摩擦片4随着主动齿轮10一起运动,通过调节阻尼力调节螺母5,使固定摩擦片6与活动摩擦片4夹紧阻尼片3,使阻尼片3产生所需的阻尼值,从而实现所需的工况要求。通过调整固定摩擦片6与活动摩擦片4之间的阻尼值,能够使操作手柄1任意定位在所需的位置。
从动齿轮11连接凸轮片转轴12,凸轮片转轴12上设置有多个凸轮片8,凸轮片转轴12的一侧或两侧设有多个触点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扬戈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扬戈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32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