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120015366.8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0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郑能欢;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0 | 分类号: | B29D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高占元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钢 缠绕 管带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钢缠绕管生产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塑钢缠绕管的生产包括两部分,一部是带材生产,另外一部分是将带材卷绕成塑钢缠绕管。现有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的生产都是在生产线上进行的,带材生产线一般包括按作业顺序排布的挤出机、高频加热装置、除锈装置、平压装置和电气控制装置,这些装置都是分体的,每台装置都是单独的一台设备来实现各自的功能,采用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点:生产线设备成本投入过大,造成极大的浪费;需占用非常大的生产线空间;生产线零散,设备多,运输不方便;每台设备的电气控制需要通过铺设电缆连接到控制柜进行控制,生产线在安装过程中都需要重新拆除和安装;原来的生产线挤出机设备安装时需与生产线中心线成45度角摆放,占用厂房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线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一体式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挤出机和口模,所述挤出机的减速机为卧式结构,所述口模通过模具支架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前端,所述挤出机和所述口模之间连接有出料杆,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钢带处理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中,所述钢带处理线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设置在机架上的钢带平压器、矫直机、除锈机、加热机构、钢带矫平机构,所述钢带矫平机构位于所述口模的后方。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中,所述加热机构为高频加热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中,所述挤出机具有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下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中,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电气控制柜,所述电气控制柜设置在机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中,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部的操作/仪表显示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中,所述生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电气控制柜相连的操作箱。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中,所述挤出机与所述机架的延伸方向平行。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中,将挤出机以及钢带处理线集成在一个机架上,实现了带材生产装置的高度集成化,整个生产装置的结构紧凑,大大降低了设备所占空间,可以节约40%以上的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生产带材,该带材用于卷绕形成塑钢缠绕管,该带材带有钢带加强结构。本实施例的塑钢缠绕管带材生产装置包括机架10,以及设置在机架10上的挤出机5和口模1,挤出机5的减速机为卧式结构,挤出机5和口模1之间连接有出料杆51。口模1通过模具支架2设置在机架10的前端,以免生产过程中由于出料杆51过长而产生左右、前后摆动,采用这种结构的挤出机5与机架10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就可以实现挤出机5与生产线的中心线平行摆放,这样相对于现有的需要与生产线成一定夹角设的挤出机来讲,可以节省很多空间。挤出机5还具有冷却系统8,冷却系统8放置在机架10的下面,合理的利用了机架10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5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