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自动排气输液器及其自动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15506.1 | 申请日: | 201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9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甜生 |
主分类号: | A61M5/36 | 分类号: | A61M5/3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邓寅杰 |
地址: | 43006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使用 精密 过滤 自动 排气 输液 及其 排气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自动排气输液器及其自动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的精密过滤器位于输液器的尾端,精密过滤器中的膜片在输液中与药液的流速而产生空气,再加上输液器滴斗中产生的空气不断地进入精密过滤器中,致使精密过滤器中的空气更加增多。由于精密过滤器里面面积大,输液排气时根本无法将里面的空气排干净,所以,该精密过滤器放在输液器的末端是输液中造成空气栓塞的最大隐患。我们用肉眼就能观察到精密过滤器(透明的精密过滤器)至静脉针的这一段距离有大量的空气气泡正流进人体血管,很容易造成空气栓塞的发生。
另外,普通精密输液器从输液开始,药液进入滴斗时,液体易将滴斗内的气体向下排出形成气液混合物进入输液导管内,因此产生气泡,同时,因导管内壁表面张力作用,极易形成吸附导管内壁小气泡,不易排除,所产生的气泡如进入患者体内,易造成气栓等危害。所以,医护人员在输液前,必须将导管内气泡尽可能排净,人工排除气泡过程需将吸附在导管内壁的小气泡用弹指的方式不断弹导管外壁,使吸附的小气泡上浮至滴斗内液面以上,但小气泡上浮过程中极易再次吸附于导管内壁,致使整个人工排除气泡过程烦琐费时,不利于紧急输液和抢救病人,同时给医护人员增加工作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效率的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自动排气输液器以及用于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自动排气输液器的自动排气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自动排气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精密过滤器、滴管、滴斗、流量调节器、静脉输液针、导管,其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自动排气装置,所述瓶塞穿刺器依次通过精密过滤器、滴管与滴斗连通,所述滴斗中设置有自动排气装置。
按以上方案,所述自动排气装置包括顶帽、连接在顶帽下部的液气分离器,液气分离器为一空心柱体,空心柱体的外周部位设置有多个防止空气气泡进入的孔道,液气分离器的一端与顶帽相结合,另一端穿出滴斗与下部导管相连接,孔道的流量与输液器导管内的流量相吻合。
按以上方案,所述孔道为2-6个,其分布在空心柱体的外周部位。
按以上方案,每个孔道的孔径在0.5mm-0.8mm之间。
按以上方案,还包括设置在静脉输液针上的针尖空气过滤器。
用于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自动排气输液器的自动排气装置,其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顶帽、连接在顶帽下部的液气分离器,液气分离器为一空心柱体,空心柱体的外周部位设置有数个防止空气气泡进入的孔道,液气分离器的一端与顶帽相结合,另一端穿出滴斗与下部导管相连接,孔道的流量与输液器导管内的流量相吻合。
按以上方案,所述孔道的数量为2-6个,其分布在空心柱体的外周部位。
按以上方案,每个孔道的孔径在0.5mm-0.8mm之间。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输液器在使用过程中,完全不改变医护人员输液操作习惯,减少操作步骤,可节省人工排气泡的烦琐过程。当药液注入滴斗时,将滴斗内多余的气体经液气分离器全方位排出,药液液体进入液气分离器上的孔道,然后汇集流入下部导管,该液气分离器在药液流入下面导管前已将滴斗内多余的空气气泡隔离排出,不会再有空气气泡形成,从而达到自动排气的功能。由于精密过滤输液器在输液时也会产生空气气泡,因此,将精密过滤器移至滴斗上端,精密过滤器中产生的空气经过滴斗中的自动排气装置被全部排出。
2、自动排气装置包括顶帽、液气分离器,液气分离器为一空心柱体,空心柱体的外周部位设置有多个防止空气气泡进入的孔道,液气分离器的一端与顶帽相结合,另一端穿出滴斗与下部导管相连接,孔道的流量与输液器导管内的流量相吻合。顶帽防止进入滴斗的液体直接在滴斗内溅出大量空气气泡;而孔道使空气气泡与液体分离。
3、优选地,每个孔道的孔径在0.5mm-0.8mm之间;所述孔道为2-6个,其分布在空心柱体的外周部位。孔道的孔径及数量可平衡药液的正常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甜生,未经张甜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55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腹部注射防重卡
- 下一篇:皮试注射检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