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育苗生产活塞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5625.7 | 申请日: | 201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万忠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苗 生产 活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生产机具,特别涉及育苗生产活塞器。
背景技术
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在种植前需要先育苗。目前,广大农村普遍采用的育苗方式为:先将人畜粪便组成的农家肥堆积于苗床上,然后用手抓下一块农家肥,并将之捏成球形的营养团,再用大拇指在营养团上按一个小窝,最后将成型的营养团摆放在苗床上。一个一个的营养团在苗床上排放整齐,将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的种子丢入营养团的小窝中,待种子发芽并长成幼苗时,即可进行移栽。由于捏制营养团需要农户以坐或蹲的姿势手工进行,一方面效率低下,劳动强度极大,时间一长,会造成农户腿脚麻木、手指冻僵;另一方面,人手直接接触人畜粪便,非常不卫生,容易传染上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避免人手直接接触农家肥的育苗生产活塞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育苗生产活塞器,在支架(1)的上端安装手柄(2),支架(1)的下端固定有至少一个套筒(3),该套筒(3)内设置有活塞(4),所述活塞(4)底面的中部设有压头(4a),活塞(4)的顶面与连杆(5)的下端固定,该连杆(5)的上端与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横梁(6)活套在支架(1)上,并能沿支架(1)上下运动。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农户用手握住手柄,将套筒插入苗床上堆积的农家肥中,使套筒中装满农家肥,然后移开套筒,使套筒靠近苗床的床面,再用脚踩下横梁,使横梁沿支架向下运动,横梁通过连杆带动活塞下行,活塞将套筒内的农家肥推出,套筒起模具的作用,从套筒中出来的农家肥形成圆柱形营养团,并且在压头的作用下,营养团的顶部具有一个小窝,以便于容置种子。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避免人手直接接触农家肥,防止了疾病传染,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了农户的劳动强度。
为了成倍地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生产量,在所述支架(1)的下端并排固定有两个套筒(3)。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制作、降低成本,所述支架(1)具有两根对称分布的导向条(1a),两根导向条(1a)的上端固定在横向设置的手柄(2)上,两根导向条(1a)的下端朝着相对的方向水平弯折,并与套筒(3)的上部相固定。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加工容易、成本低廉、操作轻便省力,不仅能够保证一致性生产,而且所生产的营养团非常牢固,育苗移栽后营养团不会遇雨水松散而流失肥料,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能再提高手工育苗庄稼的产量,还能够避免人手直接接触农家肥,杜绝了疾病传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木制、铁制或塑料件,由支架1、手柄2、套筒3、活塞4、连杆5和横梁6构成,其中支架1具有左右两根对称分布的导向条1a,两根导向条1a的上端固定在横向设置的手柄2上,手柄2为直杆或直管结构。两根导向条1a的下端朝着相对的方向水平弯折,弯折后的相对端分别固定在套筒3上部的相对侧。在所述套筒3内设置有活塞4,该活塞4的直径与套筒3的内径相适应,活塞4底面的中部一体形成有压头4a,活塞4顶面的中央与连杆5的下端固定,该连杆5的上端与横梁6固定连接,所述横梁6与手柄2相平行,横梁6的左右两端活套在对应的导向条1a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农户用手握住手柄2,将套筒3插入苗床上堆积的农家肥中,农家肥进入套筒3内,并推动活塞4、连杆5及横梁6向上运动,然后移开套筒3,使套筒3靠近苗床的床面,再用脚踩下横梁6,使横梁6沿支架1向下运动,横梁6通过连杆5带动活塞4下行,活塞4将套筒3内的农家肥推出,套筒3起模具的作用,从套筒3中出来的农家肥形成圆柱形营养团,并且在压头4a的作用下,营养团的顶部具有一个小窝,以便于容置种子。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支架1的下端并排设置有两个套筒3,每个套筒3均配备有活塞4和连杆5。所述两个套筒3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万忠,未经王万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5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儿童做CT检查用防护装置
- 下一篇:便携组合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