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钢板壳交流同步发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5888.8 | 申请日: | 201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凌灿光;李树峰;蒋神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隆动力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9/16 | 分类号: | H02K19/16;H02K9/06;H02K1/24;H02K1/3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55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钢板 交流 同步 发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新型钢板壳交流同步发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发电机发电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发电机结构外观设计防护等级低;现有的发电机的转子结构采用转子分离式磁极结构,而转子分离式磁极结构设计有几点问题:1.生产工艺复杂;2.转子不平衡量大;3.四个磁极加工后经常会出现长短不一,造成发电机性能波动;4.生产过程中时常会出现转子磁极螺栓没锁紧造成的磨底情况,造成一次成品合格率低。现有发电机的风扇采用普通的风扇结构,此风扇的设计导致发电机的散热效果较差,造成发电机温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发电机温升、提高发电机效率、实用的新型的钢板壳交流同步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新型钢板壳交流同步发电机,包括静止部分和转动部分,所述的转动部分包括有转子铁芯7、磁极绕组8、转轴9、轴承10、风扇11;
所述的静止部分包括有机座1、定子铁芯2、定子绕组3、端盖4、轴承盖5、接线盒6;
所述的定子绕组3缠绕于定子铁芯2之上;磁极绕组8缠绕于转子铁芯7之上;所述的定子铁芯2围绕于转子铁芯7圆周外端,所述的定子铁芯2、转轴9装设于机座1上,转轴9的两端上各装设有轴承10,轴承盖5装设于轴承10的外端;端盖4装设于转轴9之上;风扇11装设于转轴9之上,接线盒6装设于机座1的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座1为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风扇11为双层后倾结构离心式风叶;所述的双层后倾结构离心式风叶由旋转轴12和叶片座13组成,旋转轴12装设于叶片座13的轴孔上;所述的叶片座13上平均分布有十一个叶片;每个叶片的顶端均与一环状固定圈14相连接;
所述的转子铁芯7为整体凸极式转子片,所述的整体凸极式转子片中央为圆形孔19,其边上平均分布四个“T形片15;每个“T”形片15上设有圆孔16;相邻两“T”形片之间设有通风透气孔17;圆形孔19周边均布设有八个螺栓孔18。
所述的定子铁芯2为两面涂有绝缘漆的硅钢片迭压而成,定子铁芯2上设有均匀分步槽。
所述的轴承10,其传动端采用滚柱轴承。
所述的机座采用钢板焊接设计,端盖用防雨淋式设计,可提高外界因素的对发电机的影响,提高发电机的防护等级;所述的风扇冷却系统,采用双层后倾结构离心式风叶设计,可提高通风效率,使发电机的温升降低,提高发电机性能;所述的转子铁芯采用整体凸极式转子片设计,可降低发电机在运行中产生的铁耗和磁耗,也可避免因分离式磁极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磨底情况,引起一次成品合格率低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设计优点在于:
1、提高发电机防护等级。
2、更改通风冷却系统,降低发电机温升。
3、更改发电机励磁结构,提高发电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风扇结构示视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整体凸极式转子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新型钢板壳交流同步发电机,包括静止部分和转动部分,
所述的转动部分包括有转子铁芯7、磁极绕组8、转轴9、轴承10、风扇11;
所述的静止部分包括有机座1、定子铁芯2、定子绕组3、端盖4、轴承盖5、接线盒6;
所述的定子绕组3缠绕于定子铁芯2之上;磁极绕组8缠绕于转子铁芯7之上;
所述的定子铁芯2围绕于转子铁芯7圆周外端,所述的定子铁芯2、转轴9装设于机座1上,转轴9的两端上各装设有轴承10,轴承盖5装设于轴承10的外端;端盖4装设于转轴9之上;风扇11装设于转轴9之上,接线盒6装设于机座1的上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座1为钢板焊接而成;所述的风扇11为双层后倾结构离心式风叶;所述的双层后倾结构离心式风叶由旋转轴12和叶片座13组成,旋转轴12装设于叶片座13的轴孔上;所述的叶片座13上平均分布有十一个叶片;每个叶片的顶端均与一环状固定圈1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隆动力机电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隆动力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58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铅蓄电池
- 下一篇:有机硒物质及其在有机发光装置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