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沫捕集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7075.2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0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赵韵;赖族银;郝春源;任有生;闫建国;陈冰;党厦;文培娜;董书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申玉玺 |
地址: | 453800 河南省获***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装置涉及一种用于化工领域的实现气液分离的泡沫捕集分离器,该分离器可对石油化工生产中易发泡的液相物料进行捕集回收和传质分离。
背景技术:
现代化工生产装置中,吸收单元采用的除沫器普遍为丝网除沫器,其主要是由丝网、丝网格栅组成丝网块和固定丝网块的支承装置构成。丝网为各种材质的气液过滤网,气液过滤网是由金属丝或非金属丝组成。气液过滤网的非金属丝由多股非金属纤维捻制而成,亦有单股非金属丝。其缺点是:丝网除沫器只适用于清洁物料的除沫分离,遇到杂质含量较高的物料易发生堵塞现象,且清洗难度大;它的除沫破泡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易发泡的物料破泡不及时,造成气相通过丝网除沫器时压降损失增大,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效率;同时,丝网除沫器只能起到简单的除沫功能,对气液两相的再次传质分离作用不大,提纯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捕集和回收液相物料、减少液相损耗、实现再次传质分离、提高气相净化程度的泡沫捕集分离器。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它包括与封头相焊接的环状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泡沫捕集分离器外层为支撑筒体,内层为中心支撑圈,中间按比例分布有螺旋状排列的带破泡齿的钢条,破泡齿垂直向下分布并与钢条呈135°夹角,钢条一端焊在支撑筒体的内壁上,另一端焊在中心支撑圈的外缘上,中心支撑圈里装有多层丝网过滤器。破泡齿上下有三层并呈交叉状分布,每层中间再覆盖有一层丝网过滤器。钢条由不锈钢制成,丝网过滤器由金属丝制成,泡沫捕集分离器通过焊接方式与筒体上的封头相连。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1)上下层交叉分布的破泡齿可以迅速破坏液相物料产生的气泡,使气液两相很快分离,大大减少了因雾沫夹带造成液相损失,同时也克服了易发泡物料通过丝网除沫器时压降损失较大的缺点,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2)破泡齿不锈钢条成螺旋状分布和与破泡齿成135度夹角的设计,延长了液相回流的时间,增大了气液两相接触传质的面积,从而实现被吸收组分在设备顶部的再次吸收,大大提高了气液传质效率和气相净化度。(3)泡沫捕集分离器使用范围更广,对杂质含量较高的发泡物料也可以实现捕集分离,不会产生堵塞现象,清洗操作也更加方便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面说明:1、支撑筒体 2、钢条 3、中心支撑圈 4、丝网过滤器5、破泡齿 6、封头 7、筒体
具体实施例:
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泡沫捕集分离器由支撑筒体1、钢条2、中心支撑圈3、过滤网4、破泡齿5组成,支撑筒体1和中心支撑圈3之间螺旋排列有带破泡齿5的钢条2,破泡齿5垂直向下分布并与钢条2呈135°夹角,钢条2一端焊在支撑筒体1的内壁上,另一端焊在中心支撑圈3的外缘上,中心支撑圈3里装有多层丝网过滤器4。破泡齿5上下有三层并呈交叉状分布,每层中间再覆盖有一层丝网过滤器4,钢条2由不锈钢制成,丝网过滤器4由金属丝制成,泡沫捕集分离器通过焊接方式与筒体7上的封头6相连,带泡沫的气相通过该分离器时,气泡被破泡齿5迅速捕集和破碎,夹带的雾沫被钢条2和丝网过滤器4有效的拦截下来,从而实现气液两相分离。被分离出的液滴顺着螺旋状不锈钢条2流回设备中,同时,气液两相在此进一步接触传质,吸收气体中易吸收组分,有效提高气体的净化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70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