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鼓泡导向浮阀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7122.3 | 申请日: | 201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7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赖族银;赵韵;郝春源;任有生;刘金贵;闫建国;文培娜;董书帆;党厦;刘兴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20 | 分类号: | B01D3/20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申玉玺 |
地址: | 453800 河南省获***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气液传质分离的鼓泡导向浮阀,该种浮阀可作为板式塔的塔盘元件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广泛应用。
背景技术:
吸收精馏操作中,气液传质分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生产效率。传质方式从分级到连续,传质设备从板式塔到填料塔,传质元件从筛板到浮阀,发展至今,逐渐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类传质元件。如规整填料、筛板、泡罩、浮阀等,其中规整填料因为造价昂贵、易形成沟流、清洁不方便等原因而未能在石化行业广泛使用;筛板加工方便、造价低廉却由于操作弹性不大也不能满足现代大型化工的需要;泡罩同样因为造价不菲以及其较低的生产效率而逐渐被更加先进的传质元件所取代。浮阀则是改进和综合了其他几类传质元件的全部优点,受到现代许多石化企业和设备元件生产厂家的青睐。目前已投入生产使用的浮阀型号就多达几十种,比如众所周知的F1型浮阀(国外称V1型)、E1型、V4型浮阀以及T型浮阀等等。这些浮阀的缺点为:塔盘上的液面梯度较大,使气体在液体流动方向上分布不均匀,在塔盘的进口端液层较厚,导致液体过量而泄露;在塔盘的出口端液层较薄,导致气体喷射,两者均使塔板传质效率降低;F1型浮阀为圆形,从阀孔出来的气体向四面八方吹出,使塔盘上的液体返混程度较大,这也使得气液传质效果不理想,塔盘效率降低;在塔盘两侧的弓形部位存在液体滞止区。在滞止区内,液体无主体流动,通过滞止区的气体组成几乎没有变化,这使得塔盘效率明显降低;在生产操作中,圆形浮阀会不停地转动,阀体和阀腿很容易被磨损,导致浮阀脱落,最终影响塔盘的生产效 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增大传质有效面积、减少液相返混程度、实现液体导向分布、降低元件磨损和提高气液传质效率的鼓泡导向浮阀。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它包括双溢流塔盘,其特征在于:阀体的形状中间是长方形,两端呈等腰梯形,沿着阀体的周边排列有数个长方形状鼓泡阀孔,在阀体的中间位置设有至少1个主体导向阀孔。塔盘中心线以上的主体导向阀孔朝上安装,中心线以下主体导向阀孔朝下安装,塔盘的弓形部位液体滞止区呈45角分布有鼓泡导向浮阀。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1)加长型的多边设计和椭状分布的阀孔提供了较长的气液接触周边,能很好的在塔盘上呈流向布局,提供了更宽阔的气液传质面积。(2)椭状分布的阀孔和均匀导向鼓泡一方面使气液传质更加细化均匀,另一方面较之F1型浮阀能显著降低液体的返混程度,有效提高塔盘效率。(3)中间的主体导向阀孔能迅速实现液层在塔盘的均布,减少塔盘进出口两端的液面落差,有效防止液体的直接泄露和气体的雾沫夹带,进一步提高浮阀的操作弹性。(4)通过多边椭状鼓泡导向浮阀的合理布局,引导和加快液体在塔盘弓形部位液体滞止区的流动,能有效利用这部分塔盘的传质面积,提高塔盘生产效率。(5)在生产操作中,呈加长型的多边椭状浮阀不会随流体转动,明显降低阀体和阀腿的磨损现象,能有效延长浮阀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塔盘结构示意图
图2阀体朝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阀体朝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面说明:1、阀体2、鼓泡阀孔3、主体导向阀孔4、定位阀腿5、塔盘
6、液体滞止区
具体实施例:
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鼓泡导向浮阀由阀体1、鼓泡阀孔2、主体导向阀孔3、定位阀腿4构成,阀体1的形状中间是长方形,两端呈等腰梯形,沿着阀体1的周边排列有14个长方形状鼓泡阀孔2,阀体1中心位置设有1个主体导向阀孔3,阀体1下部为等宽的定位阀腿4。塔盘5以中心线为界,中心线以上主体导向阀孔朝上安装,中心线以下主体导向阀孔朝下安装,塔盘5的弓形部位液体滞止区6呈45°角分布有鼓泡导向浮阀,这样能有效实现液层在塔盘的均布,加快液体在弓形部位的流动,提高浮阀的操作弹性和塔盘的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71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