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矿热炉电极的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17244.2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7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郭飞宇;何小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7/156 | 分类号: | H05B7/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01401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矿热炉 电极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矿热炉电极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冶金工业中,吊缸式电极升降装置被广泛使用,该装置具有结构紧凑,传动平稳,便于实现自动化操作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大中型电炉,如图3所示为吊缸式电极升降装置示意图,其由上把持筒1、导向装置2和液压升降油缸3组成,液压升降油缸3为活塞式液压油缸,其与平台和上把持筒1之间均用销轴联接,即为铰型联接。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矿热炉炉体旋转时,炉料对电极的水平作用力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极发生偏移。由于吊缸式电极升降装置的液压油缸铰型联接于平台以及上把持筒,所以电极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就会根据周围力的情况适当调整垂直度,以保证电极不会折断,但是这样的联接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一方面电极的垂直度就保证不了,另一方面电极升降时的稳定性也不好。
因此,如何能够创作一种升降装置,使得矿热炉电极的升降过程保持平稳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冶金行业的用于矿热炉电极的升降装置,解决了矿热炉电极上下运行过程中不能保证垂直度以及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矿热炉电极的升降装置,电极升降装置安装在电极升降平台上,包含有电极导向装置、上把持筒、升降油缸、小横梁及吊杆。其特征在于,电极导向装置通过螺栓刚性固定在电极升降平台上,液压升降油缸下部通过螺栓刚性固定在电极导向装置上,液压升降油缸上部通过小横梁及吊杆与电极把持筒横梁相连接。液压升降油缸上部与小横梁,小横梁与吊杆间的联接采用螺栓和球面组合垫圈联接。
这种用于矿热炉电极的升降装置还包括有电极,上把持筒抱合电极,在液压升降油缸的带动下做上下往复运动。
工作时,首先,液压升降油缸充油,带动横梁和上把持筒上升,实现电极被提起的过程,然后液压油缸卸油,带动横梁和上把持筒下降,实现电极下降的过程。当矿热炉炉体旋转时,炉料对电极的水平作用力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电极发生偏移,此时升降油缸上部和小横梁以及小横梁和吊杆之间就会通过球面组合垫圈调整垂直度,并且升降油缸下部与电极导向装置也用的是螺栓联接,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电极在上下运动过程中运行不稳定的问题。
综上所述,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能有效的提高了电极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座缸式电极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座缸式电极升降装置中的横梁详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吊缸式电极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螺栓、球面组合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以及功能,在这里先对矿热炉以及电极升降装置以及其结合作出说明:
矿热炉又称电弧电炉或电阻电炉。它主要用于还原冶炼矿石、碳质还原剂及溶剂等原料。其工作特点是采用碳质或镁质耐火材料作炉衬、使用自培电极、电极插入炉料进行埋弧操作,利用电弧的能量及电流通过炉料产生能量来熔炼金属,陆续加料,间歇式出铁渣,连续作业的一种工业电炉。
电极升降装置是矿热炉冶炼的重要设备,当冶炼情况不稳定时,电极需要提升和下降,保证电极的垂直度、防止电极在冶炼的时候断裂是电极升降装置的难点技术之一。
下面结合附图和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座缸式电极升降装置做详细的说明,说明如下:
图1和图2分别为座缸式电极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以及座缸式电极升降装置中的横梁详图。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所述的座缸式电极升降装置,其安装在电极升降平台上,包含有电极导向装置7、上把持筒1、液压升降油缸3、小横梁2以及吊杆9,其中,电极导向装置7通过螺栓刚性固定在电极升降平台上,液压升降油缸3下部通过螺栓刚性固定在电极导向装置7上,液压升降油缸3上部通过小横梁2及吊杆9与电极把持筒1、横梁2相连接。液压升降油缸3上部与小横梁2,小横梁2与吊杆9之间的联接采用螺栓和球面组合垫圈8联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液压升降油缸为柱塞式液压升降油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72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调光节能灯节能器
- 下一篇:一种智能拨打测试仪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