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17980.8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8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权;游复生;伦振坚;谭茂强;谷新梅;鲁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H7/04 | 分类号: | H02H7/04;H01F38/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茹;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电压互感器 二次 电压 反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的装置,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通过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不带电的母线充电的现象称为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反馈。在对电压互感器试验或检修时,若电压互感器二次绕组侧的线路未断开,或未经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刀闸辅助接点的隔离,带电运行或试验中的二次设备会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加压,使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产生高压,极易造成事故,轻则设备损坏,重则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反馈的技术是在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的线路上都安装空气开关,在对电压互感器试验或检修时,操作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流程,手动断开空气开关来切断二次侧回路,再进行其他的一些安全操作以确保安全,但由于实际运行情况经常变化、且按规范操作流程操作主观性较强,有些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者由于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反馈造成事故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危害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所以这种技术无法彻底解决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反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的装置,彻底解决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反馈的问题。
一种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的装置,包括:一个三相电压继电器,一个三相空气开关;所述三相电压继电器各相电压输入端与各相接点1端连接且作为装置输入端;所述三相电压继电器各相接点2端与所述三相空气开关三相输入端连接;所述三相空气开关三相输出端作为装置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装置组合使用三相电压继电器和三相空气开关,在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不带电时,由于二次侧的装置中三相电压继电器电压输入端不带电,无论三相空气开关是否断开,三相电压继电器都处于断开状态,整个装置都处于断开状态。这样就彻底解决了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问题,避免了安全事故的产生,同时也解决了因二次回路电压反馈而导致的二次侧的其他空气开关过流脱扣跳闸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的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的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止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包括一个三相电压继电器,一个三相空气开关;其中,三相电压继电器各相电压输入端与各相接点1端连接,且输入端也作为装置输入端;三相电压继电器各相接点2端与三相空气开关三相输入端连接;三相空气开关的三相输出端作为装置输出端。该装置连接在二次侧的线路上,其工作原理是: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带电时,在二次侧的该装置中的三相电压继电器输入端带电,三相电压继电器处于接通状态,合上装置中的三相空气开关,整个装置就处于接通状态;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不带电时,在二次侧的该装置中的三相电压继电器输入端不带电,三相电压继电器处于断开状态,无论装置中的三相空气开关是否断开,三相电压继电器都处于断开状态,整个装置都处于断开状态。这就彻底防止了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反馈现象产生。
对于装置中三相电压继电器的使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使用的电压继电器的类型可以为过压继电器,如图2所示,图2是装置使用三相过压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三相过压继电器电压各相电压输入端与各相常开接点1端连接,且输入端也作为装置的输入端,各相常开接点的2端与三相空气开关的输入端连接,三相空气开关的输出端作为装置输出端。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带电时,在二次侧的装置输入端带电,装置中的三相过压继电器动作,其常开接点闭合,合上三相空气开关后,装置即处于接通状态;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不带电时,在二次侧的装置输入端不带电,装置中的三相过压继电器的常开接点断开,无论装置中的三相空气开关是否断开,整个装置都处于断开状态,不会发生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反馈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79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棒接放、搬运装置
- 下一篇:电动叉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