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7I刻痕钢绞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8172.3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峰;谢辉宗;谢铁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7B1/06 | 分类号: | D07B1/06;E04C5/03;E04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0 天津市北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刻痕 钢绞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行业用预应力钢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所使用的1×7I刻痕钢绞线。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了增加构件抗压、抗震等力学性能,大都使用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作配筋。其配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的好坏是决定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现在技术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采用光圆钢丝或单根规律变形钢丝或开有对称刻痕钢丝作或由以上钢丝拧制而成的钢绞线为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配用主筋,存在如下问题:1、光圆钢丝表面是光滑的,握裹力较小;2、有光圆钢丝拧制而成的钢绞线,仅仅靠光圆钢丝之间的非有效接触的摩擦力产生对混凝土构件的回压应力,极易产生芯丝边部滑移回缩,致使芯丝应力减少或完全失去应力,制约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寿命,而且降低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3、单根规律变形钢丝或开有对称刻痕钢丝或由以上钢丝拧制而成的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握裹力较小,尤其前者应力集中严重,导致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增强与混凝土握裹力,强度高,解决芯丝和边丝滑移回缩问题,力学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的1×7I刻痕钢绞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1×7I刻痕钢绞线,所述的钢绞线由7根钢丝拧制而成,芯丝为1根光圆钢丝,边丝为6根沿径向三面带有刻痕的钢丝,三面刻痕互成120°,所述刻痕为平行四边形,且其深度为0.03mm-0.2mm,刻痕长度为3mm-5mm,刻痕节距为5.0mm-8.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解决了芯丝与边丝滑移回缩问题,保持了钢绞线良好的力学性能,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刻痕钢丝外形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钢绞线 2、边丝 3、刻痕 4、芯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及特点,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绞线1由7根钢丝拧制而成,芯丝4为1根光圆钢丝,边丝2为6根沿径向三面带有刻痕3的钢丝,三面刻痕3互成120°,所述刻痕3为平行四边形,且其深度为0.03mm-0.2mm,刻痕3长度为3mm-5mm,刻痕3节距为5.0mm-8.5mm。
以上所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81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菌袋搁置架
- 下一篇:汽车行李架基座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