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注塑模顶杆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8355.5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9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达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许伟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注塑 模顶杆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注塑模顶杆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在注塑件注塑成型后,注塑件从模具型腔中脱出,大都需采用顶出机构将其顶出。最常用的顶出机构就是顶杆,习用的顶杆1’(如图1所示)的顶面11’、与注塑件的接触面为平面,这种顶面11’为平面的顶杆1’与注塑件10的结合度较低,不能满足将一些注塑件10从流道2’中抽出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注塑件结合的较牢的新型注塑模顶杆的改进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注塑模顶杆的改进结构,在顶杆顶端的推顶面的中央沿纵向向上凸起一凸台。
所述的凸台为一个下大上小的锥形凸台,凸台的顶面为圆弧面或球面。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顶面、与注塑件的接触面设有凸台,注塑件成型后,主流道上的废料会包裹在顶杆顶端的凸台上,凸台与流道中的废料接触面增大,与废料结合的较牢,使得该顶杆在脱模时,可将流道废料与注塑件分离而从流道、浇口中脱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顶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注塑模顶杆的改进结构,在顶杆1顶端的推顶面11的中央沿纵向向上凸起一凸台12。
所述的凸台12为一个下大上小的锥形凸台,凸台12的顶面为圆弧面或球面。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就在于:在顶杆的顶面设有凸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顶杆凸台的形状可有多种,如方形、梯形等,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达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达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83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轧辊用振动抛光机
- 下一篇:改进后的乙烯压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