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气鞋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19082.6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7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潘万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万富 |
主分类号: | A43B7/08 | 分类号: | A43B7/08;A43B7/32;A43B17/0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5117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具体地涉及一种透气鞋。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由于脚部散热和出汗的缘故,长时间穿着鞋子会使鞋子内部潮湿、闷热,在这种情况下细菌特别容易滋生和繁殖,而引起多种脚部疾病。目前,人们已采用了许多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鞋内放置药物鞋垫放置吸汗材料制成的鞋垫,在鞋面上开透气孔等。另外,目前市场已开发一种气垫鞋,这种气鞋垫是在鞋底上放置一封闭气囊,但此气囊的作用仅在于提供避震作用。
另外,本申请人的ZL 00218598.9,ZL 01246579.8,ZL 02261096,ZL200420091128.5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已分别提出了具有透气功能的鞋子。本实用新型在此基础上作出进一步改进,以使透气鞋内气体的流动更直接、更顺畅,避震效果更强且舒适性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签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鞋,该鞋子既可提供强力压缩效果以使鞋内空气循环流通更加顺畅且可达到避震效果,增加穿着舒适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气鞋,包括鞋垫,在鞋垫的后跟部分设有弹性气囊,所述弹性气囊包括吸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吸气口与鞋垫外界连通并且形成为单向阀形式以允许鞋垫外界气体进入所述弹性气囊而阻止从所述吸气口流出所述弹性气囊,所述出气口与鞋子内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气囊的内部设有弹性支撑件。
较佳地,所述弹性气囊包括由同一弹性材料但不同硬度一体制成的一上层盖和下层盖,所述上层盖和下层盖之一设有朝向所述弹性气囊内部的所述弹性支撑件。
较佳地,所述鞋垫的后跟部分形成为一空腔,所述弹性气囊位于所述空腔内,一与鞋垫外界连通的进气口位于所述后跟部分,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弹性气囊的吸气口形成一体且连通。
较佳地,所述弹性支撑件设置在所述上层盖上,并且呈具有两个支脚的拱形状。
较佳地,所述鞋垫上设有向脚掌方向延伸的导气槽,所述导气槽与所述弹性气囊的出气口连接,所述导气槽上设有多个透气孔。
较佳地,所述导气槽还包括位于所述鞋垫内部的暗槽,所述出气口与所述暗槽连接。
较佳地,所述弹性气囊包括两个所述出气口,所述鞋垫设有两个所述导气槽。
较佳地,所述两个出气口设置在所述上层盖的纵向一端,所述单一吸气口设置在所述下层盖的纵向另一端。
较佳地,所述上层盖弹性支撑件呈拱形由同一弹性材料但硬度大于所述弹性气囊下层盖的弹性材料制成。
与现有的鞋子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进在于,在弹性气囊内设置有弹性支撑件,可以在弹性气囊上下压缩的过程中可让人体重量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弹性气囊机械式地作强力压缩和还原作用,以使鞋内空气循环流通更加顺畅且可达到避震效果,增加穿着舒适度。
附图说明
以上结合图中所示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以期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特征优点有进一步的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透气鞋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鞋垫组合后的透视主视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鞋垫组合后的剖切横截面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弹性气囊上层盖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弹性气囊上层盖剖切横截面图;
图6图1所示实施例的鞋垫和弹性气囊下层盖剖切主视图;
图7图6所示实施例的鞋垫和弹性气囊下层盖剖切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述,图示实施例为运动鞋,该鞋子包括由鞋面和鞋里夹层构成的鞋帮1、鞋垫2、中底3和外底4。尽管此实施例为一种运动鞋,但可以理解,亦本实用新型亦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鞋子,例如正装皮鞋、休闲鞋,拖鞋,高尔夫鞋……等。
再如图2,3所示,鞋垫2的后跟部分设置有一弹性气囊5。在本实施例中,鞋垫后跟部分形成有一空腔21,弹性气囊5由上层盖51和下层盖52组合在空腔21,这样从外部看不到该弹性气囊,亦可防止意外或人为损坏弹性气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万富,未经潘万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190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