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门外板、汽车车门及其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0610.X | 申请日: | 201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0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萍;李明山;陆子平;杨月;张国明;徐彦;何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B32B15/06;B32B5/18;B32B15/04;B32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汽车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门外板、汽车车门及其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汽车车身的要求日益增高。汽车外覆盖件的使用性能更是受到关注。对于汽车车门来说,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抗凹性,车门外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凹陷挠曲,保持形状稳定是体现其表面质量、保证刚度和降低汽车运行时产生的噪音的重要体现。汽车制造厂商对一定作用力下车门外板的抗凹性能已经纳入设计指标。
传统的汽车车门外板均采用单层的金属板冲压成型。但是因为常规的金属弹性性能比较局限,在受到较大压力时会产生塑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汽车车门外板上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非常影响汽车车门的美观和质量,因此汽车车门外板需要具有较大的抗变形能力以满足抗凹性的要求。一般要求车门外板具有较小的厚度以满足抗凹性的要求,厚度一般为0.8mm左右。但是,汽车车门外板过薄,不利于对行人的保护,行人在碰撞到车门时,很有可能由于没有足够的缓冲而对行人造成极大地伤害。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车门外板,既能够满足车门的抗凹性的要求,又能够在车门碰撞到行人时降低对行人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门外板、汽车车门及其汽车,以改善车门的抗凹性能和在车门碰撞到行人时降低对行人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外板为复合层结构,包括采用金属橡胶的外层,所述外层朝向车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车门外板,优选地,所述复合层结构为相互粘结固定的三层结构。
如上所述的车门外板,优选地,所述车门外板包括由缓冲材料构成的中层以及由金属层构成的内层,所述中层位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之间,所述内层朝向所述车的内部。
如上所述的车门外板,优选地,所述外层的厚度为0.5~1mm。
如上所述的车门外板,优选地,所述中层的厚度为3~4mm,所述内层的厚度为0.5~1mm。
如上所述的车门外板,优选地,所述外层的边缘具有朝向内层弯折的翻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车门包括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设置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内层一侧。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优选地,所述外层的边缘具有朝向内层弯折的翻边,所述车门外板的翻边与所述车门内板朝向所述车的内部的一侧的边缘相互压焊连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优选地,压焊边缘位置的宽度不超过1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采用如上所述的汽车车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外板、汽车车门及其汽车,提供了大范围可恢复的变形量,具有较好的抗凹性能,且车门外板较厚,能够在车门碰撞到行人时降低对行人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两层复合层结构的车门外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三层复合层结构的车门外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外板与车门内板翻边压焊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外板窗口翻边压焊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0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越野汽车分动箱与贯通驱动桥直连的结构
- 下一篇:用于拖车的多功能牵引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