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相复合投切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0709.X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6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大璟;张应钊;魏磊;詹平俊;杨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紫洋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南京紫金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沈根水 |
地址: | 210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相 复合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单相复合投切模块,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复合投切开关用于低压无功补偿的电容器投切。国内近二十多年来发展很快,从模拟控制、数字电路控制、到微机控制,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当前无功功率补偿与谐波抑制,还是电力研究与发展的热点。复合投切开关具有涌流和过电压小,功耗低,不产生谐波,触点不烧结,寿命长等优点,但由于采用的电路不同,以及选用的元件参数、富余量差别,其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都有不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是一种单相复合投切模块,用于低压无功补偿的电容器投切,其目的旨在提高其性能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特征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一可控硅、第二可控硅,其中第一光电耦合器的2#管脚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1#管脚相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4#管脚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6#管脚相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6#管脚与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相接,第二光电耦合器的4#管脚通过第一金属膜电阻与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相接,六芯双列弯针的2#端口与第一光电耦合器的1#管脚相接,六芯双列弯针的3#端口通过第五贴片电阻与第二光电耦合器的2#管脚相接,六芯双列弯针的4#端口与磁保持继电器的断开端相接,六芯双列弯针的6#端口与磁保持继电器的闭合端相接,第一光电耦合器的6#管脚与4#管脚间并接第三贴片电阻,第二光电耦合器的6#管脚与4#管脚间并接第四贴片电阻,第一可控硅的控制极接第一贴片二极管的负极,第二可控硅的控制极接第二贴片二极管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结构紧凑简洁,生产简易,组合灵活,可用于分相补偿复合开关和共补复合开关的组合电路,涌流和过电压小,功耗低,不产生谐波,触点不烧结,寿命长。可控硅的过零投切与磁保持继电器的投切信号控制都集中于一个六芯双列弯针上,便于电路板的线路连接与固定安装。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印刷线路板A面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印刷线路板B面示意图。
图中的JDQ1为磁保持继电器,T1与T2为可控硅,U1与U2为MOC3083光电耦合器,C1为CBB电容、PR1为压敏电阻、R1与R2为金属膜电阻、R3~R7为贴片电阻、D1与D2为贴片二极管、J1为六芯双列弯针,J2为二芯双列弯针。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1,其结构是包括第一光电耦合器U1、第二光电耦合器U2、第一可控硅T1、第二可控硅T2,其中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2#管脚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1#管脚相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4#管脚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6#管脚相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6#管脚与第二可控硅T2的控制极相接,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4#管脚通过第一金属膜电阻R1与第一可控硅T1的控制极相接,六芯双列弯针J1的2#端口与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1#管脚相接,六芯双列弯针J1的3#端口通过第五贴片电阻R7与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2#管脚相接,六芯双列弯针J1的4#端口与磁保持继电器JDQ1的断开端相接,六芯双列弯针J1的6#端口与磁保持继电器JDQ1的闭合端相接,第一光电耦合器U1的6#管脚与4#管脚间并接第三贴片电阻R5,第二光电耦合器U2的6#管脚与4#管脚间并接第四贴片电阻R6,第一可控硅T1的控制极接第一贴片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可控硅T2的控制极接第二贴片二极管D2的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紫洋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南京紫金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紫洋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南京紫金电力保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07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投电视内循环散热结构
- 下一篇:汽车减震器的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