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按摩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1475.0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2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游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优尔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15/00 | 分类号: | A61H15/00;A61H33/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 35213 | 代理人: | 方传榜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棒,特别是指一种可加湿并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的按摩棒。
背景技术
按摩棒是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按摩装置,它通过振动的方式对身体进行局部按摩,以达保健效果。但是这种按摩方式都是在皮肤干燥的情况下进行的,对皮肤有损害,若在按摩的同时也对皮肤进行加湿和加温,可大大促进血液循环,按摩将效果将事半功倍。单独采用蒸汽对皮肤进行熏蒸,也有利用于皮肤健康。
在对皮肤按摩的同时并进行加湿最好的方法是采用蒸汽熏蒸,现有的蒸汽供应装置采用对水进行加热至沸腾从而产生水蒸汽的方法,这种方法产生的水蒸汽温度很高,通常超过100℃,若直接于皮肤接触,会烫伤皮肤。因此,现有的蒸汽形成装置难以用于皮肤保健,特别是对于使用方便的手持式按摩棒来说,由于其工作面直接与皮肤贴合,更是无法使用此种蒸汽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汽按摩棒,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按摩棒没有加湿功效以及现有的蒸汽形成装置产生的蒸汽温度过高,无法直接应用于按摩棒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蒸汽按摩棒,它包括按摩棒本体以及设置于按摩棒本体上的蒸汽供应装置,所述按摩棒本体上还设有与蒸汽供应装置连通的总蒸汽出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蒸汽供应装置包括水箱、雾化装置、高温蒸汽形成装置,所述水箱分别与雾化装置、高温蒸汽形成装置连通,且雾化装置、高温蒸汽形成装置的蒸汽出口均与按摩棒本体上的总蒸汽出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箱通过导水管与雾化装置、高温蒸汽形成装置连通,所述导水管上串接有驱使水箱中的水流向雾化装置、高温蒸汽形成装置的泵,所述雾化装置、高温蒸汽形成装置的蒸汽出口通过导汽管汇合后与按摩棒本体上的总蒸汽出口连通,所述导汽管上串接有驱使蒸汽向按摩棒本体的总蒸汽出口流动的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蒸汽出口包括两个以上的蒸汽孔,该蒸汽孔均开设于按摩棒本体的壳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按摩棒本体由相互连接的手持部和按摩部组成,所述蒸汽孔分布于按摩部的壳体上,且蒸汽孔的孔径介于1mm至6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蒸汽供应装置包括水箱、雾化装置以及对蒸汽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水箱与雾化装置连通,所述蒸汽出口与总蒸汽出口连通,且加热装置设于蒸汽出口和总蒸汽出口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水箱通过导水管与雾化装置连通,该导水管上设有驱使水箱中的水流向雾化装置的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总蒸汽出口包括两个以上的蒸汽孔,该蒸汽孔均开设于按摩棒本体的壳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按摩棒本体由相互连接的手持部和按摩部组成,所述蒸汽孔分布于按摩部的壳体上,且蒸汽孔的孔径介于1mm至6mm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蒸汽供应装置包括一设于按摩棒本体上的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可与位于按摩棒本体外的蒸汽发生装置连接。蒸汽发生装置可为蒸汽按摩棒提供足够强劲的蒸汽。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蒸汽按摩棒可产生60℃以下的低温蒸汽,它除了具有按摩功能外,还可以直接对人体皮肤表面进行熏蒸而不会烫伤皮肤,从而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并达到理想的按摩效果。
2、雾化装置、高温蒸汽形成装置分别可形成低、高温蒸汽,通过两者的混合可形成60℃以下的适宜蒸汽;另外,通过对雾化装置的低温蒸汽进行加热也可形成60℃以下的适宜蒸汽。
3、为了使蒸汽更加均匀地与人体皮肤接触,按摩棒本体的壳体上通常设置有大量的蒸汽孔。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优尔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优尔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14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