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热滚筒式干燥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1488.8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71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松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松玉 |
主分类号: | F26B11/04 | 分类号: | F26B11/04;F26B23/10;F26B25/1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马鹏鹞 |
地址: | 4512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干燥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热滚筒式干燥机,。
背景技术
油热滚筒式干燥机在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用到,大都是采用夹层内装入导热油来加热滚筒,然后再用滚筒去加热被加热的物料,现有的大部分油热滚筒式干燥机中对导热油进油方式、和出油方式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革新,大都是采用管式送油,其热效率不高,加热不均匀,不能有效的利用导热油的热能,不利于节能降耗和减排。
如中国专利200820032271.5的实用新型中公开了一种滚筒式烘干装置。它包括烘筒、烘筒的转轴座、设置在转轴座内的油孔,烘筒包括筒体和内胆,在筒体和内胆之间设置将筒体和内胆之间的空间分成数个均匀加热腔的隔层,导热油从转轴座内的油孔进入烘筒,再从烘筒另一端的转轴座内的油孔排出,在烘筒内设置长短不同的导热油补给管,进入烘筒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补给管进入烘筒的加热腔,导热油补给管的出油口设置在每个加热腔的不同位置均衡地加热筒体。通过设置在不同位置的导热油补给管,对产生的温差进行补温,使烘筒的各个位置保持均衡的温度。它虽然解决了一些温度均衡的问题,但是其进油形式还是依靠管路整股进油,对油和滚筒的换热效率并没有实际的帮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的油热滚筒式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热滚筒式干燥机,含有滚筒和内胆,所述的滚筒和内胆之间为储油室,该储油室一端设有进油机构,另一端设有出油机构,所述的进油机构为含有进油管、缓冲器、环形分流器、喷淋管,所述的进油管垂直安装在缓冲器中部,缓冲器四周设有放射状分流管与环形分流器连接,该环形分流器上连接有若干个与环形分流器垂直的喷淋管,所述的进油管穿过滚筒的进油端面,所述的喷淋管上设有喷油孔,喷淋管位于滚筒和内胆之间的储油室内。
所述喷淋管上的喷油孔朝向滚筒。
所述的分流管上也设有喷油孔,该喷油孔朝向滚筒的进油端面。
所述的出油机构含有内胆端面和滚筒出油端面形成的出油室、以及平躺的L形出油管,该出油管在出油室内的折弯段以一定角度向上延伸至滚筒的上部侧壁,其水平段穿出滚筒的出油端面;所述的内胆的端面与滚筒内侧壁上的环形支架连接。
所述的出油机构含有内胆端面、滚筒出油端面以及内胆的端部侧壁组成的出油室、以及安装滚筒出油端面的出油管,所述的内胆的端部侧壁上设有孔连通储油室和出油室,所述的内胆的端部侧壁固定连接在滚筒出油端面上。
所述的喷淋管的长度与储油室的长度匹配。
所述的滚筒的进油端面和出油端面分别设有同轴的轴套,所述的进油管和出油管分别安装在两个轴套内,并设有油管密封结构;进油管和轴套之间设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喷淋的形式将导热油喷到滚筒表面上,形成油膜与滚筒接触,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导热油和滚筒表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热交换的效率,实现对导热油中热量的最大程度的利用,能够节约能源,降耗减排。
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油管设计成平躺的L形出油管,并且出油管在出油室内的折弯段向上延伸至滚筒的上部侧壁,在干燥机运行过程中,在储油室内的导热油都要漫过该出油管的折弯段的最上部,才能流出该干燥机,这样就增加了导热油在干燥机内部的行程,延长了热交换时间,进一步的提高了导热油中热量的利用率,比原直通式干燥器热利用率提高了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该油热滚筒式干燥机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该油热滚筒式干燥机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其进油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图中1.滚筒、2.内胆、3.喷淋管、4.喷油孔、5.环形支架、6.出油管、7.出油轴套、8.密封结构、9.进油轴套、10.进油管、11.轴承、12.缓冲器、13.分流管、14.环形分流器、15.储油室、16.出油室,其中1-1.滚筒的进油端面、1-2. 滚筒的出油端面、6-1.出油管的折弯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松玉,未经周松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14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热源空气换热系统
- 下一篇:采用氨制冷的大型自动化高、低温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