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腹穿刺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2260.0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9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淑珍;何晓俐;戴燕;周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腹 穿刺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尤其是一种胸腹穿刺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腹穿刺术是常见的穿刺诊疗项目,目前,所使用的胸腹穿刺器具一般采用常规的穿刺包,包括穿刺针,注射器,三通管,穿刺针、注射器连接在三通管的两个管路上,在使用时将未使用的管路封闭,在三通管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这种胸腹穿刺器具在使用时,将穿刺针插入病人的胸腹内,拉动注射器的针拴,积液顺着穿刺针进入到注射器的针管内,当注射器的针管内抽满积液时,扳动控制开关,使三通管封闭,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病人胸腹内,然后拔出注射器,将针管内的积液注入到准备好的容器中保存。这种胸腹穿刺器具由于注射器的针管容积较小,能够满足一般的体液生化、体液常规等少量标本的采集需要,但对于大量体液标本的采集,例如体液细胞学检查以及胸腹腔大量积液放水治疗需求等,穿刺医生只能用注射器反复抽取积液,耗时长,操作繁琐,医生的劳动强度较高,由于抽取积液次数较多,需要反复扳动控制开关,这就使得病人感染机会及组织器官损伤机率增加,容易引发气胸、胸膜腔或胸壁出血、空气栓塞、感染、脾或肝刺伤等并发症,额外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病痛,而且医生需要助手协助才能完成穿刺,人力成本较高,另外,大量采集标本积液时,还需准备存放积液的标本容器,额外增加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进行大量积液标本采集时操作方便的胸腹穿刺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胸腹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三通管、注射器,还包括负压引流袋,注射器、穿刺针、负压引流袋分别连接在三通管的三个管路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引流袋与三通管之间设置有引流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三通管与引流管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一端连接在三通管上,另一端与引流管端头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管采用乳胶管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是,所述三通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引流袋上设置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三通管上连接负压引流袋,在进行大量积液标本采集时,拉动注射器的针拴,使负压引流袋内形成负压,大量积液在负压和重力的作用下可直接流入到负压引流袋中,操作方便,穿刺医生无需用注射器反复抽取积液,即可完成大量积液标本的采集工作,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而且在整个穿刺过程中,无需对胸腹穿刺引流装置进行操作,这就使得病人感染机会及组织器官损伤机率大大降低,避免引发气胸、胸膜腔或胸壁出血、空气栓塞、感染、脾或肝刺伤等并发症,减少病人的病痛,安全性较高,而且该胸腹穿刺引流装置单人即可操作,不需要助手协助,降低了人力成本。在负压引流袋与三通管之间设置有引流管,保证积液能连续不断的流出。在三通管与引流管之间设置连接管,可以将不同规格的引流管与三通管连接在一起,还可避免由于引流管与三通管不匹配而不能使用的问题,能够节约成本。连接管采用乳胶管制作而成,取材方便,成本较低。在三通管上设置有流量控制开关,能够控制积液的引流量,可避免因急速过度抽吸治疗引起的同侧或双侧肺水肿。所述负压引流袋上设置有刻度线,能够及时掌握引流积液的多少,防止积液抽取过多对病人造成影响,抽取过少不能满足治疗或化验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胸腹穿刺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穿刺针1、三通管2、注射器3、负压引流袋4、引流管5、连接管6、流量控制开关7、刻度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22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