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万能轧机的轧辊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2324.7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6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李图学;赵远峰;闵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0 | 分类号: | B21B27/00;B21B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万能 轧机 轧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型钢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万能轧机的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型钢的生产普遍采用了万能轧制法,其中万能轧机是进行型钢生产的最主要设备,在万能轧机的轧制过程中,轧辊磨损较快,需经常更换轧辊组,因此,换辊作业的时间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万能轧机的生产效率。
换辊工艺要求:在换辊作业时,轧辊组的上、下水平辊的轴承座以及左、右立辊轴承座需相互支撑定位,形成一个整体,而轧辊组装入轧机后,又需要解除这种支撑定位关系,使上、下水平辊能自由的上下运动和左、右立辊能自由的在水平方向运动。实现这些功能的难点在于,如何构建适合的装置使各轧辊形成有效的支撑定位和解锁关系,并使之成为一个可靠的系统,特别是由于轧辊组中间有层立辊需支撑和解锁的情况下构建装置同时使上水平辊也形成有效的支撑定位及解锁,立辊与上辊支撑关系解锁后,能使上水平辊继续向下运动,并且不影响立辊的水平方向自由运动。
现有技术中,专利03156744.4公开了一种用于万能机架的轧辊组,该轧辊组的各轧辊之间由支撑销和撑杆支撑互锁形成整体,满足将轧辊组整体移入或移出机架的工艺要求,但该技术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a.所述的垂直辊只是放置于所述的支撑杆顶端,垂直辊仍可以在水平方向移动,并没有形成可靠的互锁,当轧辊组移出或移入机架时,支撑杆只是依靠与垂直辊上导槽的摩擦力来带动垂直辊移出或移入,造成垂直辊的定位互锁性较差,使得轧辊组的移入或移出速度受限,轧机不能较快投入工作,同时,在轧机工作时,垂直辊在水平方向的往复运动,将使垂直辊上的导槽与支撑杆顶端相互磨损,导致其互锁性进一步变差,磨损严重后甚至造成无法拉出垂直辊的问题;b.所述的上水平辊由垂直辊上的支撑销支撑,靠弹簧滑块的移动来解锁,滑块移开后形成一定的空间,使上水平辊能继续向下运动,并且垂直辊也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运动,但其移入或移出也是靠支撑销与上水平辊上的滑块间的摩擦力,同样定位互锁性较差,难于形成可靠的互锁,并且上水平辊的弹簧滑块机构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在恶劣的工况下,可靠性低,可维护性差,在轧制现场难以得到有效使用。
因此,需探索一种用于万能轧机的轧辊组,使其可快速形成和解除支撑定位关系,互锁可靠,以便将轧辊组快速的装入或取出轧机机架,降低换辊作业的难度,并减少换辊时间使轧机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提高万能轧机的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万能轧机的轧辊组,该轧辊组通过各定位杆的升降实现互锁,达到快速形成和接触轧辊组支撑定位关系,且互锁可靠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万能轧机的轧辊组,包括共同围成轧制通道的上水平辊、下水平辊和一对立辊,所述上水平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轴承座转动配合,下水平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下轴承座转动配合,一对立辊分别与两个立辊轴承座转动配合,还包括快速换辊装置,所述快速换辊装置包括分布于轧制通道左右两侧的下水平辊定位杆、立辊定位杆、上水平辊定位杆和可升降的换辊小车;
各下水平辊定位杆以可随换辊小车升降的方式设置于换辊小车上,各下轴承座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下水平辊定位杆上端伸入的沉孔;
各立辊定位杆以可随换辊小车升降的方式分别穿过两个下轴承座上位于下水平辊以外的部分,各立辊轴承座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立辊定位杆上端伸入的沉孔;
各上水平辊定位杆以可随立辊定位杆升降的方式分别穿过两个立辊轴承座上位于立辊以外的部分,各上轴承座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用于上水平辊定位杆上端伸入的沉孔。
进一步,所述下水平辊定位杆为套筒结构并固定设置在换辊小车上,所述立辊定位杆的下端套于下水平辊定位杆内并支撑于换辊小车上,所述上水平辊定位杆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上水平辊定位杆向下滑落的向下限位台阶,上水平辊定位杆的下端正对立辊定位杆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下水平辊定位杆与立辊定位杆制成一体形成下大上小的阶梯结构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下端与换辊小车固定连接,所述上水平辊定位杆上设置有用于防止上水平辊定位杆向下滑落的向下限位台阶,上水平辊定位杆的下端正对立辊定位杆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向下限位台阶设置于上水平辊定位杆的中部,两个立辊轴承座上与上水平辊定位杆配合的孔内分别设置用于顶住对应向下限位台阶的向上限位台阶;
进一步,所述向下限位台阶设置于上水平辊定位杆的上端,并与立辊轴承座的上端面形成限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轧制通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两根下水平辊定位杆、两根立辊定位杆和两根上水平辊定位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23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母线煨弯设备
- 下一篇:餐厨垃圾破碎、分选、制浆一体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