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非接触式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3142.1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6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7/945 | 分类号: | H03K17/9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接触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非接触式开关。
背景技术
非接触式开关具有相当广泛的用途。几乎各行业都有应用,并因其用途和现场条件的区别而各有不同。从触发原理上,有主动红外、被动红外、激光、超声波、多普勒雷达、磁、声、光甚至电磁波都可以成为非接触传感器,并驱动各种执行器件完成相应的动作。
由于上述各种感应方式的载体均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所以限制传感器的作用范围成为一个课题。现有的安全防护用途中,通常采用红外光线构成网来界定防护范围;而使用超声波、被动红外以及雷达等传感器的场合,通常会使用镜头或限制窗口等部件形成一个如圆锥形、方锥形或扇形等有效探测区,该形式虽可避免传感器探测区域侧面的干扰,但在传感器正面的有效作用距离却难于精确控制。虽然利用降低传感器灵敏度的方式在某些场合可以起到粗略的控制作用,但这种方式既不能满足较大的有效区间调控、也将降低系统的可靠性。
应用中在空间限制传感器作用范围的需求是存在的。尤其在使用多普勒雷达、超声波以及被动红外等传感器时,如果在原有的镜头或屏蔽罩的方式解决传感器侧向边界的基础上,能有效解决正面作用距离的问题,则不但可以避免干扰所造成的误动作,并且可以使该类传感器用于精确定位的接近开关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非接触式开关,其可以将作用范围设定在一个可控的距离之内,从而避免范围之外干扰所造成的误动作,可以实现精确定位感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新型非接触式开关,其包括有:
一安装支架;一对相邻设置且相互具有夹角的感应芯片,分别由弹性支撑片、调节螺钉和压板固定在安装支架内;一范围控制窗,位于感应芯片的前方,安装在安装支架上;一对感应芯片的信号经比较电路处理后控制驱动输出继电器动作。
还设有一可改变感应芯片相对夹角的调节装置,由一调节螺钉及可同时抵压一对感应芯片内边的压板组成。
所述的感应芯片可以采用多普勒雷达、超声波或被动红外感应芯片中的一种,且一支非接触式开关中的两支感应芯片是相同的。
所述相邻设置且相互具有夹角的感应芯片对称设置,弹性支撑片具有同等弹力及形状尺寸。
在所述的开关上覆有照明层。
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开关采用的两支感应芯片以一定的对应角度安装,使各自的感应区域部分重合。当被测物体处于任一感应芯片独立的探测区域中时,虽然该感应芯片有信号,但比较电路并不驱动输出继电器;只有被测物体处于重合感应区域时,两支感应芯片同时发出信号,比较电路处理后才驱动输出继电器动作。而机械调节装置可调整两支感应芯片之间的相对角度,从而改变感应区域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对感应的区域可以调整设定,避免了区域外的干扰,且能实现精确定位感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非接触式开关构成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非接触式开关的距离调整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非接触式开关用于电源开关时的电路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采用被动红外传感器做为感应芯片的常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有一对感应芯片1及1’、范围控制窗2、压板3、调节螺钉4、弹性支撑片5及5’、安装支架6、外壳7、比较电路8、输出继电器9和面板10。
范围控制窗2在使用被动红外传感器时,为一定制的芬尼尔镜片;使用多普勒雷达时,为一非金属网状防护罩;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时,为一透空的窗口。
参见图2所示,本新型非接触式开关的创新点是:两支感应芯片1及1’由于具有设定的夹角,透过范围控制窗2其各自的探测区域S及S’部分重合。
该两支感应芯片1及1’对称设置、同步调整将有利于保持其探测重合区域始终保持在本非接触式开关的正前方,如安装环境限制或要求探测距离较远时也可以分离非对称布置并独立调整。
为了实现精确的距离控制,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可调节感应芯片倾角的调节装置,由一调节螺钉4及一可同时抵压一对感应芯片1及1’内边板的压板3组合构成,并将各感应芯片通过一弹性支撑片5及5’固定安装在支架的后板上。由调节螺钉带动压板,在弹簧的压力下可实现两组感应芯片传感器的相对角度调节,使重合感应区域发生变化,从而改变探测距离。本实施例中的感应芯片1、1’对称相邻设置且相互具有同一夹角,弹性支撑片5、5’具有同等弹力及形状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商大学,未经北京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31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C-Link数据控制传输系统
- 下一篇:脉冲斜率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