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反应釜油水分离脱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3206.8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05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生;黄斌;舒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鹿城东瓯染料中间体厂 |
主分类号: | B01D17/025 | 分类号: | B01D17/025 |
代理公司: | 温州高翔专利事务所 33205 | 代理人: | 余玉峰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油水 分离 脱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行业用的负压反应釜,确切地说是其中的油水分离脱水器。
背景技术
化工等行业中使用的负压反应釜是需要将反应釜抽取空气后,使反应釜处于负压状态,而在特定的负压反应釜环境中进行化学反应。化工行业中某些反应需要使用到热载体油,由于反应釜处于高温和负压的环境中,热载体油不可避免的会挥发成气态,与反应釜中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混合并集中在反应釜的上部,此时便存在需要将产生的油水混合气体进行分离作业,将水蒸气排除后回收热载体油的作业要求。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回收油气混合气体中的热载体油的作业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简单并且分离回收效果突出的负压反应釜油水分离脱水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负压反应釜油水分离脱水器,包括反应釜,反应釜上方设有依次连接贯通的连接管、分离器以及冷凝器,分离器位于冷凝器下方,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到分离器侧部以及反应釜上部,连接管与分离器的连接处与分离器中的液位处于相同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接收从反应釜中通过连接管后吹来的油水混合气,油水混合气在冷凝器中冷却后形成液态油和水,下落到位于其下方的分离器,油水混合液体在分离器中停留后便分层,由于油比水轻,热载体油将悬浮于分离器的上层,通过连接管直接回流到反应釜中回收,利用油和水密度不同的原理,通过简单的结构便能得到优异的分离油水混合气体并回收热载体油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反应釜油水分离脱水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负压反应釜油水分离脱水器实施例,包括反应釜1,反应釜1上方依次连接贯通的连接管2、分离器3以及冷凝器4,冷凝器4上还连接贯通了吸风管(图中未标示),反应釜1由吸风管抽取而处于负压状态,分离器3位于冷凝器4下方,连接管2两端分别连接到分离器3侧部以及反应釜1上部,连接管2与分离器3的连接处与分离器3中的液位处于相同高度。反应釜1的上部的油水混合气体首先通过连接管2以及分离器3的上方空间后抵达冷凝器4,在冷凝器4中冷却后形成液态油和水,下落到位于其下方的分离器3,油水混合液体在分离器3中停留后便分为上层的油层和下层的水层,随着冷凝器4中凝结后呈液态的油和水不断落下,分离器3的水层液位升高,上方的油层便能逐渐进入处于相同高度的连接管2的端口,沿着连接管2的管壁回流至反应釜1中去,分离器3上设有视窗6以便观察分离器3中的液位情况,当分离器3的水层液位与连接管2与分离器3的连接处等高时,打开分离器3底部的出水口(图中未标示)排水。
本实施例出于加强分离器3的回收效果之考虑,在连接管2与分离器3之间还设有回流管5,回流管5位于连接管2与分离器3的连接处的下方,回流管5与分离器3的连接处低于回流管5与连接管2的连接处。回流管5低于连接管2与分离器3的连接处的设计能使油层提前回流至反应釜1,而不仅仅是油层的顶层才能进入到回流管5,从而缩短整体脱水时间,加快脱水作业进程,而回流管5具有斜度的设计,能确保位于油层下方的水层在上升到回流管5与分离器3的连接处时,还能留出回流管5与分离器3的连接处以及回流管5与连接管2的连接处之间的高度差的缓冲距离,不至于使水层通过回流管5回流至反应釜1中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鹿城东瓯染料中间体厂,未经温州市鹿城东瓯染料中间体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32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水回用系统
- 下一篇:单效真空升膜浓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