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缸盖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3722.0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3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马京卫;林文;赵国东;陈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24 | 分类号: | F02F1/24;F01M1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缸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发动机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气缸盖。
背景技术
车辆用发动机随着扭矩和升功率不断提升,为避免发动机回油不畅以及曲轴箱的窜油窜气对发动机造成不良影响,发动机对其本身的回油和通风要求越来越苛刻。气缸盖作为发动机重要零部件,除要承受高强度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冲击外,还承担着气缸盖上凸轮轴、VVT、高压油泵、真空泵等关键零部件的润滑任务,因此要求气缸盖有超强的回油面积;另外,随着发动机升功率和扭矩的提升,在发动机高负荷工作时,越来越多的可燃混合气及废气经活塞环窜到曲轴箱内,使机油性能变坏,腐蚀零部件。由于曲轴箱内压力的不断增大,机油易从曲轴油封、曲轴箱衬垫等处渗出而流失到大气,造成环境污染。
现有发动机生产行业,一般都在气缸盖上单独开一曲轴箱通风孔来解决曲轴箱内由于压力升高导致的的窜气窜油现象。但是发动机日益轻量化和紧凑化的发展趋势,导致气缸盖的空间结构越来越小,使致其结构复杂、布置不合理;同时曲轴箱通风孔也挤占回油通道的面积,进而使得回油不畅导致窜气窜油现象,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转造成不良影响;另外,这类通风孔多为加工工艺孔,通风走向比较复杂,加工困难,加工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现有气缸盖的回油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利用气缸盖螺栓孔进行回油,由于共用气缸盖螺栓孔,造成回油面积较小,回油效果不理想;另一种则是通过在气缸盖左右两侧单独加工回油孔来实现,此种情况需加工设计回油孔,造成了加工成本的增加,且加工质量难以保证,进而影响回油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缸盖,其通风回油机构在不增加气缸盖空间结构的前提下,布置有主回油通道,能够满足气缸盖的回油要求;同时设有足够大面积的通风孔,曲轴箱通风孔本身还能够在相应工况下起到部分回油的作用,分担回油压力,实现可变截面积的回油和通风布置,同时曲轴箱通风孔的回油还起到了冷却排气道的作用,使排气门和排气歧管的使用寿命延长;进一步地,主回油通道和曲轴通风孔均采用铸造成型,加工容易、成本较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缸盖,其通风回油装置包括主回油通道及曲轴箱通气孔,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气缸盖在整机上处于排气侧高于进气侧的状态,为非水平布置;
所述主回油通道设于气缸盖的前部,且其前端与发动机前端的正时机构上端相接通,其后端与气缸盖油腔横向贯通;
所述曲轴箱通风孔设于发动机排气侧的气缸盖上且位于每相邻两排气道中间,兼辅助回油通道;所述曲轴箱通风孔设于气缸盖螺栓孔外侧,其一端设于气缸盖油腔底部,另一端设于气缸盖底面。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所提供的气缸盖在不增加气缸盖空间结构的前提下,设置了主回油通道,以满足气缸盖的回油要求;同时设有曲轴箱通风孔兼辅助回油通道,具有通风功能的前提下还能够在相应工况下分担回油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主回油通道为铸造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或进一步优化,所述曲轴箱通风孔为铸造成型。
主回油通道和曲轴通风孔均采用铸造成型,可使孔道结构加工容易、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 发动机较低负荷工作时 由于气缸盖在整机上非水平放置,排气侧高于进气侧,因此气缸盖的回油主要通过其前端的两个主回油通道进行,润滑油由主回油通道流经正时机构后返回到油底壳,在完成回油的同时对正时机构起润滑作用,此时曲轴箱通风孔起通风排气的作用,有效防止发动机因工作异常、曲轴箱压力过高引起的窜油窜气现象;
(2)发动机在高负荷、高工况状态工作时 气缸盖油腔内的机油存储量逐渐增大,此时气缸盖前端主回油通道的通路面积已无法满足全额回油要求。因此部分机油漫过曲轴箱通风孔进行辅助回油,同时曲轴箱通风孔仍然起到通风排气的作用。通过此种方式有效的增大了回油面积,从而实现可变截面积的回油和通风布置,避免了发动机因回油不畅引发的重大事故;另外由于排气温度较高,可达950。C,曲轴箱通风孔的回油还起到了冷却排气道的作用,使排气门和排气歧管的使用寿命延长。
综上可见,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
(1)主回油通道位于气缸盖前端,在完成回油的同时能够对正时机构进行润滑,避免正时链条在工作过程中因温度过高造成的磨损,减少发动机传动噪音,提高正时链条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37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减排的阀杆式气缸头
- 下一篇:一种清洗汽缸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