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油车用发动机、油箱加热及驾驶室停车取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4556.6 | 申请日: | 2011-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7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齐 |
主分类号: | F02M31/16 | 分类号: | F02M31/16;F02M37/00;B60H1/06;B60K11/02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郝荔蓁 |
地址: | 45679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车 发动机 油箱 加热 驾驶室 停车 取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车油箱的加热和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因我国北方冬天寒冷,柴油车在使用0#柴油时,长时间停车后,会照成油箱、油管起腊,使得发动机机油凝固而打不着车,所以司机常有用火烤油箱和油路,致使油箱发生爆炸着火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坏;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冬季行驶,只好用高标号的柴油,但是,高标号柴油价格昂贵,提高了行驶成本,而本身车自身产生的热能也不能循环利用,这样把现有的能源白白浪费掉,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和资源损失;还有就是由于柴油车,比如大货车上没有停车取暖设施,在行驶途中,遇到在长时间堵车,或者是在途中车辆出现故障需要修车时,发动机不能长时间工作,驾驶室里的温度和室外相差无几,司乘人员无处取暖,生活环境及其恶劣,司乘人员冻病、冻伤的现象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柴油车发动机、油箱因天气寒冷而起腊堵塞、并且可供驾驶室停车时取暖的柴油车用发动机、油箱加热及驾驶室停车取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柴油车用发动机、油箱加热及驾驶室停车取暖装置,包括:油箱、换向阀、热水循环泵、热水器,喷灯和散热器,其特征是:油箱内有一个竖直的隔板,把油箱分为主油箱和副油箱两部分,主油箱内有加热器,加热器的进水管从主油箱的背面伸出,与汽车发动机的下水管连接,加热器的出水管也从主油箱的背面伸出,与热水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热水循环泵的出水口与热水器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热水器的出水口与散热器的进水口通过水管连接,散热器的出水口与发动机的上水口通过水管连接;主油箱有进油管和回油管,副油箱上也有进油管和回油管,主油箱的进油管和回油管与副油箱的进油管和回油管通过换向阀分别相连通,柴油车发动机的进油管、回油管也与换向阀上相对应的进油口和回油口相连接,主油箱进油管插入加热器中间。
散热器通过安装在驾驶室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货车在行驶时可以使用0#柴油,通过发动机工作后的热水循环给主油箱加热,避免了主油箱中0#油因为气温低起腊,堵塞油管,影响汽车正常行驶;副油箱里用-35#油柴比0#柴油的价格每升高出1元左右,因为0#柴油和-35#柴油的密度不一样,大货车每百公里耗油量0#柴油要比-35#油少3升左右,每辆车每天使用0#柴油来替代-35#柴油,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费用。
停车时间长,经过喷灯加热及热水循环泵,把热水器里边的水循环到驾驶室散热器里,又循环到发动机里,从发动机循环到油箱加热器了,加热器又循环到热水循环泵里,通过这个水路的循环,即保证了驾驶室里的温度,又保证了发动机油箱里的热量,方便起动,司乘人员不会因冬季寒冷而受冻,从而改善了出门在外的司乘人员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也有享受到以车为家的温暖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柴油车用发动机油箱加热取暖装置包括:油箱、换向阀1、热水循环泵、热水器,喷灯和散热器,其特征是:油箱内有一个竖直的隔板4,把油箱分为主油箱6和副油箱5两部分,主油箱6内有加热器17,加热器17是螺旋状的,加热器17的进水管7从主油箱6的背面伸出,加热器17的进水管与7汽车发动机8的下水管连接,加热器17的出水管16也从主油箱6的背面伸出,与热水循环泵15的进水口连接,热循环水泵15的出水口与热水器13的进水口通过水管14连接,热水器13的出水口与散热器10的进水口通过水管11连接,散热器10的出水口与发动机8的上水口通过水管9连接;主油箱6有进油管19和回油管18,副油箱5上也有进油管2和回油管3,主油箱6的进油管19和回油管18与副油箱5的进油管2和回油管2通过换向阀1分别相连接,柴油车发动机的进油管、回油管也与换向阀1上相对应的进油口21和回油口20相连,主油箱进油管19插入加热器17中间。
散热器10通过水管11和水管9的连接,安装在驾驶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齐,未经杨海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45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