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船体清污船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5589.2 | 申请日: | 201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1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倪东升;马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东升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B63B1/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夏冬玲 |
地址: |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大学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清污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理水面垃圾的清污船,尤其是能一种双船体清污船。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清污船是采用船头机器机动打捞水面垃圾和船头传送带输送垃圾,船舱储存垃圾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虽然比人工打捞效率高,结构复杂、船体笨重、燃料消耗量大、易造成二次污染和一次清污量有限,易因漂浮树枝等而造成卡住发动机而导致船体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船体清污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清污船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船体清污船,减小了现有清污船二次污染,增大了一次清污量。适合于不同漂浮垃圾层厚度的水体清理,防止大量垃圾收集产生堵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船体清污船,包括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料斗分别与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铰接,料斗分别连接设置在第一船体上的第一绳轮和设置第二船体上的第二绳轮;
垃圾网分别连接设置在第一船体的第一卷筒和设置在第二船体的第二卷筒。
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之间设有底板。
第一船体与第二船体之间还设有喷水头。
第一船体或第二船体上还设有浮块。
垃圾网上设有框架,所述框架与第一船体和第二船体配合。
料斗上设有第一孔。
底板上设有第二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船体清污船的有益效果如下:
1、船体上还安装有喷水头,通过喷水的冲力促进料斗内的垃圾进入垃圾网,从而达到避免堵塞的目的。料斗上设有孔,有效过滤水。
2、垃圾网上设有框架,所述框架与船体通过卡槽配合,以方便更换垃圾网。
3、底板对垃圾网袋有支撑和保护作用,卷筒对垃圾网袋有向上的拉力作用,这样就使得船拖着垃圾网袋在水面行进,相比较一般的船仓储存垃圾的设计,这样能达到减少燃料消耗的目的;而且双船体的设计使得清污船利用船前进时水的阻力实现垃圾进网,取代了机动传送带传送垃圾,也能达到减少燃料消耗的目的和减小二次污染的目的。
4、船体设有浮块挂在船尾,当一个垃圾收集网袋满装时,可以扎好垃圾网口,挂上浮块,浮块上设有塑料钩,挂在船尾。这样就可以不停船处理继续收集垃圾,使得一次清污量大大增加。同时浮块还有救生作用。
5.本实用新型双船体清污船采用双船体构造和非仓式储存垃圾,以及对常用传统传送带的取代,使得整个清污船结构简单,整体质量小,这样不仅达到了降低成本和耐用、易于修理的目的,而且使得清污船的惯性小而提高了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图2为本实用新型浮块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船体清污船,包括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1’,料斗7分别与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1’铰接,料斗7连接设置在第一船体1上的第一绳轮4和设置第二船体1’上的第二绳轮4’,垃圾网11连接设置在第一船体1的第一卷筒2和设置在第二船体1’的第二卷筒 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双船体结构,在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1’的船头安装有底部带第一孔16的、仰角可以手工调节的金属料斗7,金属料斗7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1’ 铰接,金属料斗7前端与第一绳子5,第二绳子5’连接,第一绳子5,第二绳子5’分别于与第一绳轮4, 第二绳轮4’连接,第一绳轮4与第二绳轮4’之间设有转轴13,转轴13的一端是摇把15,转轴13与固定在支架3上的轴承连接,支架3与船体1,1’连接;船头有一个高压喷水头6,喷水头6与支架3连接,仰角可调,喷水头6尾部与船舱中的小水泵连接。
船尾也有两个与第一船体1和第二船体1’连接的支架3,支架3与轴承连接,轴承与第一滚筒2、第二滚筒2’连接,第一滚筒2和第二滚筒2’的一端有摇把15,第一滚筒2、第二滚筒2’上缠绕着垃圾网11,垃圾网11的开口处安装一金属矩形框架12,金属矩形框架12卡在第一船体1、第二船体1’设有的竖直槽上,以方便换网。
第一船体1、第二船体1’底部安装有一带有方型第二孔10的底板9,底板9向后延伸超出船尾。第一船体1、第二船体1’采用多仓结构,第一船体1、第二船体1’下部为光滑的弧形,第一船体1、第二船体1’前部为向内的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东升,未经倪东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558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降落伞自动分离机构
- 下一篇:可自充电电动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