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6282.4 | 申请日: | 201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8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25/14;A61L29/04;A61L29/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2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尤其涉及肝胆外科手术时使用的腹腔引流管,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肝胆部手术后,常用腹腔引流管对积血、积液、积脓等进行引流。对于有炎症积脓的患者,术后除静脉应用抗生素外,还需配合局部抗生素治疗,需要由引流管向腹腔内感染部位注射药物,以提高疗效,加速愈合。目前常用的引流管包括一个锥形体和与锥形体连接的引流软管,在引流软管的前端设有引流孔。该种结构的腹腔引流管由于只有一个管腔,注射的药物易受引流液的污染,并且引流管的管腔较粗无法与注射器连接,注射药物易漏出,无法全部到达感染部位,不利于病人恢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防止注射的药物被引流液污染并注射方便的新型腹腔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锥形体,与锥形体连接的引流软管,引流软管的引流端具有数个引流孔,其特殊之处是,所述引流软管的引流输出端具有一个与其管腔相通的支管,所述锥形体内设有贯通其轴向长度的孔腔,在引流软管内设有一根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与锥形体连接并与锥形体的孔腔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伸出。
具体使用时,引流软管在锥形体的引导下置于患处,患处的积液自引流软管上的引流孔进入引流软管的空腔并自引流软管的引流输出端排出;当需要向患处注射药物时,用注射器向芯管内注射药物,药物通过芯管自锥形体的孔腔注于患处。由于用于注射药物的芯管不与引流软管的管腔相通,因此注射的药物不会被引流液污染。
为了使芯管不被污染及便于注射药物,所述芯管伸出支管的一端设有可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该连接头既可封闭芯管避免污染,又方便注射药物,注射药物时,将注射器的注射头与连接头连接即可方便地进行注射,药物不易漏出。
为了方便置于患处,所述芯管为医用塑料软管或硅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其通过在引流软管内设置单独的注射用的芯管,使得注射的药物不易被引流液污染,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其次,其通过在注射药物的芯管上设置可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使得注射药物更加方便,操作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引流软管,2、引流孔,3、锥形体,4、孔腔,5、芯管,6、支管,7、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非限定性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腹腔引流管,包括锥形体3,与锥形体3连接的引流软管1。引流软管1的引流端具有数个引流孔2,引流软管1的引流输出端具有一个与其管腔相通的支管6。所述锥形体1内设有贯通其轴向长度的孔腔4。在引流软管1内设有一根芯管5,所述芯管5的一端与锥形体1连接并与锥形体1的孔腔4相通,其另一端自支管6伸出,在该伸出端设有可与注射器连接的连接头7。本实施例中的芯管5采用软管,可采用医用塑料软管或硅胶管,引流软管1为硅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部分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腹腔引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62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精度包边机定位机构
- 下一篇:集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