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液净化用干粉筒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7169.8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1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光勇;彭佑铭;任应祥;秦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14 | 分类号: | A61M1/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方洪 |
地址: | 401121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净化 干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液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血液净化用干粉筒。
背景技术
现有透析设备采用B透析粉配制成饱和B浓缩液,然后通过B浓缩液泵吸入机器与反渗水进行混合,存在以下缺点:由于B浓缩液主要成分为NaHCO3,容易产生细菌或热源物质,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率;由于装B浓缩液的容器通常难以密封,容易产生杂质而导致B浓缩液泵卡滞,使透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B浓缩液产生细菌的血液净化用干粉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液净化用干粉筒,具有外壳(1),其关键在于:在所述外壳(1)的顶端设有第一接头(2),该第一接头(2)的内孔与外壳(1)的内腔连通;在所述外壳(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接头(3),该第二接头(3)的内孔与外壳(1)的内腔连通,并且第二接头(3)与外壳(1)的底端之间装有第一滤网(4)。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无菌的NaHCO3粉末(即B干粉)装入外壳中,然后将本实用新型整体安装于干粉装置上,从第一接头进来的反渗水进入外壳内腔,使外壳内的B干粉部分溶解,形成饱和B浓缩液,该B浓缩液通过第二接头流出,并进入透析机内与反渗水和A浓缩液进行混合,形成满足要求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直到外壳内的B干粉完全溶解。在整个过程中第一滤网保证未完全溶解的B干粉不流入透析机内,防止浓缩液泵发生卡滞或堵塞。
为了方便装配,并使第一滤网安装牢靠,所述第一滤网(4)的边缘由第二接头(3)与外壳(1)压紧。
在所述第一接头(2)上装有第一封盖(5),该第一封盖(5)将第一接头(2)的上端口密封;在所述第二接头(3)上装有第二封盖(6),该第二封盖(6)将第二接头(3)的下端口密封。第一封盖、第二封盖能够保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B干粉泄漏,当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干粉装置上之前先取下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即可。
在所述第一接头(2)的上端口设有第一封口(7),第二接头(3)的下端口设有第二封口(8)。当干粉装入外壳内以后,第一接头、第二接头处可用焊接方式分别设置第一封口、第二封口,该第一封口、第二封口保证密封而B干粉不泄漏出。当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干粉装置上时,干粉装置上对应的切头可将第一封口、第二封口戳破,让反渗水流入外壳内,而B浓缩液从外壳流出。
在所述外壳(1)的顶端与第一接头(2)之间设有第二滤网(9),该第二滤网(9)由外壳(1)与第一接头(2)压紧。当B干粉装入外壳内后,第一接头处可用焊接方式安装第二滤网,以保证密封而B干粉不泄漏出。当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干粉装置上时,反渗水可通过第二滤网流入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无菌的NaHCO3粉末(即B干粉)装入外壳内,并安装在干粉装置上,反渗水通过B干粉时会生成饱和B浓缩液,B浓缩液泵吸入的浓缩液无细菌和杂质,这样配制的透析液无细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和长期存活率;同时,浓缩液泵不容易出现卡滞现象,大大降低了透析设备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由外壳1、第一接头2、第二接头3和第一滤网4构成,其中外壳1为上大下小具有一定锥度的筒状结构,外壳1也可以是其它类似的结构,只要能盛装B干粉即可。在所述外壳1的顶端一体形成有第一接头2,该第一接头2的内孔与外壳1的内腔连通。在所述外壳1的底端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的底部通过焊接或其它等同的方式固定有第二接头3,该第二接头3的内孔与外壳1的内腔连通。在外壳1底端的环形凸台与第二接头3之间装有第一滤网4,第一滤网4的边缘由第二接头3与外壳1压紧。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第一接头2上装有第一封盖5,该第一封盖5将第一接头2的上端口密封。在第二接头3上装有第二封盖6,该第二封盖6将第二接头3的下端口密封。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第一接头2的上端口焊接有第一封口7,第二接头3的下端口焊接有第二封口8。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在外壳1的顶端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该环形凸台的顶部通过焊接或其它等同的方式固定第一接头2。在外壳1顶端的环形凸台与第一接头2之间设有第二滤网9,该第二滤网9由外壳1与第一接头2压紧。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71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