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楼宇对讲用户机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7724.7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4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何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惠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5/24 | 分类号: | H04Q5/24;H04W84/12;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 代理人: | 石泽智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楼宇 对讲 用户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终端,特别是一种新型的楼宇对讲用户机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楼宇对讲系统都是自成一个系统,整个系统包括门口机终端、用户机终端、小区管理终端及若干中继设备,并且各厂家的终端和中继设备无法兼容。系统的安装需要通过独立的网络布线来实现各个使用终端的连接,布线工程巨大,连线复杂并且需要专人维护,在连接线过了使用年限后又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重新布线。而现有的无线对讲系统由于国家对无线电应用的有关规定及限制还只能在别墅所用的一对一系统(及整个系统只有一个门口机终端和数个用户机终端)上实现,并且使用距离有限,不能形成规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简单合理,利用无线局域网接入模块接入自建无线局域网或电讯部门建立的公用无线局域网,各终端通过该局域网或连接该局域网的广域网联网;利用存储芯片存储的用户IP地址来确定用户的新型的楼宇对讲用户机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新型的楼宇对讲用户机终端,包括CPU处理模块、语音处理模块、控制输入电路,其特征在于:还有无线局域网接入模块,编定用户的IP地址,存储在CPU处理模块的存储电路中,并将该IP地址在门口机终端处注册,将楼层房号与注册IP地址的对应表存入门口机终端的存储电路中,来访客人通过门口机终端输入要呼叫的楼层房号,门口机终端调出楼层房号对应的IP地址,通过无线局域网接入模块接通无线局域网进行呼叫,网络接通后,来访客人与业主进行通话,业主通过控制输入电路输入控制指令,门口机终端收到该指令后将该控制指令与规定的开锁信号的值比较,如完全符合就控制开锁电路为来访客人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还设有显示驱动电路、显示屏,CPU处理模块通过显示驱动电路和显示屏显示门口机终端发送过来的图像信息无线局域网接入模块可以选用WI-FI模块或WIMAX模块。CPU处理模块由微控制器、存储电路及外围电路组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线路简单合理,在安装楼宇对讲系统时,避免了系统布线,可以通过无线路由方便的组网,也是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成果,建立在网络联网上的楼宇对讲系统可以通过接入广域网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CPU处理模块1、无线局域网接入模块2、语音处理模块3、控制输入电路4、显示驱动电路5、显示屏6等。语音处理模块3上还连接有拾音器7和扬声器8。根据所要接入的局域网的类型不同,无线局域网接入模块2可以选用WI-FI模块或WIMAX模块。CPU处理模块1由微控制器、存储电路及外围电路组成;CPU处理模块作为整个系统的中心处理单元,由其中的微控制器完成整个用户机终端的其他模块及电路的控制及管理,同时微处理器完成接入无线局域网所需的软件功能。
实际工作时,编定用户的IP地址,存储在CPU处理模块1的存储电路中,并将该IP地址在门口机终端处注册,将楼层房号与注册IP地址的对应表存入门口机终端的存储电路中。
来访客人通过门口机终端输入要呼叫的楼层房号,门口机终端调出楼层房号对应的IP地址,通过无线局域网呼叫,网络接通后,来访客人与业主进行通话,通话过程中,业主通过控制输入电路4输入控制指令,门口机终端收到该指令后将该控制指令与规定的开锁信号的值比较,如完全符合就控制开锁电路为来访客人开锁。
通话过程中,CPU处理模块1通过显示驱动电路5和显示屏6显示门口机终端发送过来的图像信息,为用户提供图像识别功能。
用户终端也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接入广域网,完成远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惠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惠禾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77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