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辊轧机下辊升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8358.7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2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学华;郜时建;袁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乾达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1/22 | 分类号: | B21B31/22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50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轧钢三辊轧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三辊轧机下辊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辊轧机是中辊固定不动,由下辊的升降实现下部辊缝的调节。而下辊的升降是靠压上装置进行的(下辊升降装置简称压上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手轮、轴、齿轮副、花键副,依靠压上螺母的支反力,实现压上丝杆的上下移动。由于总速比很小,所以调整困难。尤其是象650以上这样的轧钢开坯机,操作起来十分笨重。经常要借助撬杠甚至行车帮助才能完成,操作效率很低。原来的压上装置之所以压上困难就是传动比小,由于受空间限制想要加大传动比很不容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生产作业率高、操作方便的新型的三辊轧机下辊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三辊轧机下辊升降装置,包括主动机构、过渡机构、从动机构,主动机构、过渡机构、从动机构设于机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机构包括:手轮1、圆杆2、锥形齿轮3;锥形齿轮3连接于圆杆2的下端,手轮1设于圆杆2上;圆杆2的一端设于机架上;
过渡机构包括蜗杆蜗轮4、固定架5、锥齿轮6、圆柱齿轮7;蜗杆蜗轮4设于固定架5上,固定架5设于机架上;锥齿轮6设于蜗杆蜗轮4的蜗杆轴一端;圆柱齿轮7设于蜗杆蜗轮4蜗杆轴的下端;锥齿轮6与锥形齿轮3相啮合;
从动机构包括压上螺杆8、压上螺母9、花键套10;压上螺杆8设于压上螺母9上,压上螺母9设于机架上,花键套10设于压上螺杆8的下端;花键套10通过齿轮11与圆柱齿轮7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渡机构使得三辊轧机的下辊升降装置操作简便,操作时间缩短,生产作业率得以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好的新型的三辊轧机下辊升降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组装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三辊轧机下辊升降装置,包括主动机构、过渡机构、从动机构,主动机构、过渡机构、从动机构设于机架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机构包括:手轮1、圆杆2、锥形齿轮3;锥形齿轮3连接于圆杆2的下端,手轮1设于圆杆2上;圆杆2的一端设于机架上;
过渡机构包括蜗杆蜗轮4、固定架5、锥齿轮6、圆柱齿轮7;蜗杆蜗轮4设于固定架5上,固定架5设于机架上;锥齿轮6设于蜗杆蜗轮4的蜗杆轴一端;圆柱齿轮7设于蜗杆蜗轮4蜗杆轴的下端;锥齿轮6与锥形齿轮3相啮合;
从动机构包括压上螺杆8、压上螺母9、花键套10;压上螺杆8设于压上螺母9上,压上螺母9设于机架上,花键套10设于压上螺杆8的下端;花键套10通过齿轮11与圆柱齿轮7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工作方式:转动手轮1带动锥形齿轮3转动,锥形齿轮3带动锥齿轮6转动,带动蜗杆蜗轮4转动,带动圆柱齿轮7转动;圆柱齿轮7带动齿轮11带动花键套10转动,花键套10带动压上螺杆8转动并且升降;从而实现辊缝的大小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乾达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乾达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83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矩管挤压成型设备
- 下一篇:封闭式抽油杆直燃加热浸泡式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