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内降噪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28811.4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5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光;康丽萍;巫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4R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内降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内降噪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的噪声主要是由车噪声、风噪声、路噪声构成的,传统的消音、吸音、隔音措施对1000hz以上的频谱噪声是有效的,但是对低于1000hz以下的的低频噪声却不能有效抑制,这是因为噪声的频率越低,波长越长,传统降噪技术控制所需要的材料、结构也就越大,这对于空间有限的车辆来说是不可能的。
现有的降噪技术中,虽然出现了基于DSP处理的有源降噪技术,但该技术至今尚未用于车内降噪,即使用于车内,也仅限于对车内的噪声做有限地抑制,而对于车内发动机振动源引起的振动噪声却不能起到很好地抑制效果,因此现有的降噪技术无法从根本上彻底解决车内噪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降噪技术对车内的振动噪声束手无策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效果更好地车内降噪系统,该车内降噪系统既能对车内的风噪、路噪声起到很好地降低、抑制作用,同时也能对车内的振动源噪声起到很好地降噪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内降噪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声器、第二传声器、DSP、放大模块、扬声器和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覆盖在车内振动源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传声器采集初级噪声,经DSP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并通过放大模块放大以及扬声器转换后输出与初级噪声源反相的次声源,所述第二传声器采集初级振动噪声,经DSP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并通过放大模块放大以及压电元件转换后输出与初级振动噪声源反相的次力源。
进一步,车内降噪系统还包括第三传声器,所述第三传声器放置在距离扬声器30mm-70mm位置,且该第三传声器通过DSP、放大模块与扬声器相连。
进一步,所述放大模块为双通道放大器。
进一步,所述双通道放大器为与车内多媒体共用的数字功率放大器。
进一步, 所述第一传声器为多个,且多个第一传声器均匀设置在车内。
进一步,所述压电元件覆盖在车内振动源的最强振动点上。
进一步,所述第二传声器设置在距离车内最强振动点10mm-15mm位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传声器、第二传声器和第三传声器采用单指向传声器,或者所述第一传声器、第二传声器或第三传声器采用单指向传声器。
进一步,所述DSP选用的型号是TMS320F2812。
进一步,所述DSP采用RLS算法进行自适应滤波、调整以及处理。
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车内降噪系统通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传声器、第二传声器、DSP、放大模块、扬声器和压电元件,该压电元件覆盖在车内振动源上,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传声器采集初级噪声,经DSP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并通过放大模块放大以及扬声器转换后输出与初级噪声源反相的次声源,所述第二传声器采集初级振动噪声,经DSP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并通过放大模块放大以及压电元件转换后输出与初级振动噪声源反相的次力源,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双通道降噪功能,既能对车内的声音噪声(例如车噪声、风噪声和路噪声等)起到降噪作用,也能对车内的振动源引起的振动噪声也起到很好地抑制振动,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噪声。而且,本实施新型的结构简单,推广应用价值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内降噪系统提供的一实施例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内降噪系统提供的另一实施例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车内降噪系统采用了双通道降噪技术,第一通道是由至少一个第一传声器、DSP、放大模块和扬声器组成,即至少一个第一传声器采集初级噪声,经DSP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并通过放大模块放大、扬声器转换后输出与初级噪声源反相的次声源,使得次声源能够与初级噪声源相互抵消,从而降低了噪声干扰;第二通道是由第二传声器、DSP、放大模块和压电元件组成,即第二传声器采集初级振动噪声,经DSP进行滤波和反相处理,并通过放大模块放大、压电元件转换后输出与初级振动噪声源反相的次力源,使得次力源能够与初级振动噪声源相互抵消,从而很好地降低了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噪声。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88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动发声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储存卡座的条件接收模块卡